了解果树肥料的种类施肥的方法及时期

一、土壤养分的形态

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者转化后吸收。土壤养分可大致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钼(Mo)、锌(Zn)、锰(Mn)、铜(Cu)和氯(Cl)等元素。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土壤养分的形态有5种。

(一)水溶态养分

水溶态养分也就是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果树水平根系可以直接吸收。

(二)代换性养分

代换性养分即土壤复合胶体上吸附的养分,对水溶性养分起补给作用。

(三)矿物态养分

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四)有机态养分

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五)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及土壤中小动物体中的养分

土壤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之后,成为果树能吸收利用的养分;微生物及土壤中小动物死亡后,养分很快释放出来。所以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是有效的,微生物及土壤中小动物体重所含的养分也可全部作为有效养分。

二、各种养分的生理功能

碳、氢、氧是果树需要养分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总和约为干重的95%,存在于多种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主要来自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土壤中二氧化碳,氢元素和氧元素主要来自于水和空气。总之碳、氢、氧元素不需要人为的施用,只需要保持果园土壤不板结,即可自行调节。

(一)氮(N)

氮是果树生长需要量最多的营养元素之一。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又是叶绿素、维生素、核酸、酶和辅酶系统、激素以及树体中许多重要代谢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它不仅起到营养元素作用,还能起到调节激素作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氮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在第一穗果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果实小,坐果少或不结果,产量低,品质差。氮素过多时,植株徒长,枝繁叶茂,容易造成大量落花,果实发育停滞,含糖量降低,植株抗病力减弱。番茄对氮肥的需要,苗期不可缺少,适当控制,防止徒长;结果期应勤施多施,确保果实发育的需要。

1.氮元素主要来源

(1)经过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固氮菌群(包括根瘤菌、自由固氮菌、复合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将空气中的氮和土气体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供植物合成蛋白质之需。

(2)天然降水将空气中的氮溶解在降水中供植物所需。

(3)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及土壤微生物残体,再经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合成含氮化合物。

(4)通过人工施入含氮(有机氮和无机氮)肥料。

2.氮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土壤中的氮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其中大多数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它们必须经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无机态氮后才能为作物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很少,一般只占总氮量的1%~2%,常以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形式存在。无机态氮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亦能被土壤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固定,所以土壤中有效氮常处于不足状态。为了获得丰产,施用化学氮肥是十分重要的。

在正常情况下(不缺水)施用氮肥有利于果树生长,可使树上长出较多的幼嫩枝叶,这些枝叶能合成较多的赤霉素,赤霉素能抑制树体内乙烯的生成,因此起到抑制花芽的作用,这就是氮肥多了,枝多叶大而花少的道理。

(二)磷(P)

磷是核酸、磷脂的重要成分,能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和种子成熟,提高果实质量。增施磷肥能改善根系吸收能力,促进新根生长,提高树体抗逆性和抗病性。磷能促进枝条成熟,能促进浆果着色、成熟,提高含糖量和果实品质,增加芳香物质,减少含酸量。葡萄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花序、果穗变小,果实含糖量降低,推迟果实成熟。磷过多时会影响氮和铁的吸收,从而造成叶片黄化。

土壤中有效磷(P2O)5不能低于mg/kg应为mg/kg以上,但若高于0mg/kg,果树易发生小叶病或果肩皱缩失水病。

磷肥(如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当年利用率仅为10%~20%,对于需磷少的如樱桃来说,果农目前仍需施磷肥。施磷肥应注意:不要过量,要施在吸收根系附近;磷肥中都含有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应注意对土壤的保护。

(三)钾(K)

钾对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运、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钾在树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钾对果树的营养功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激活酶的活性,促进有机酸的代谢,有利于果实的膨大和成熟,提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

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况一样,缺钾症状首先出现老叶。钾素供应不足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强。因此,缺钾时植株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果实品质下降,着色不良。瓜、果、番茄等对钾肥的需求主要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

土壤中钾有矿物性钾、缓效性钾和速效性钾。其中矿物性钾不能被果树直接利用,必须经长期风化土壤耕作,钾细菌等作用转化为次生性矿物性钾释放出来被利用;土壤中缓效性钾,可缓慢释放出来被利用;速效性钾包括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钾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K+),可为果树直接利用。

在生产中,值得注意的是,果树对钾的吸收和钙、镁的吸收存在拮抗关系。因此钾过量会引起钙、镁营养受阻。

(四)钙(Ca)

钙是细胞壁中果胶的重要成分,与果实发育、果实品质和果实耐贮性有密切关系。钙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根系生长。缺钙会影响根系发育,果肉硬度低,裂果加重,耐贮性差。缺钙的树体症状是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卷曲枯焦,叶尖常成钩状。

当土壤中水分缺乏或过多时,土壤钙离子总量和钾离子、硼离子、钠离子等任何一个过多时,均能降低果树对钙的吸收,减少叶片和新梢含钙量,从而使果实发生水心病,但叶片和新梢则不表现缺钙。

钙与氮、磷、钾元素发生拮抗作用后,其钙被土壤固定形成不溶性的氧化钙(CaO)及难溶性的碳酸钙(CaCO3)。

(五)镁(Mg)

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直接关系。镁在磷酸代谢、氮元素代谢和碳素代谢中能活化许多酶,起到活化剂作用。镁在树体内可迅速流入新生器官,幼叶比老叶含量少,枝条或叶片中的镁又能迅速转移到幼果中,果实成熟后镁又能流入到种子中。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首先失绿;土壤中镁离子浓度高时,根系吸收过程中,镁可以替换钙离子,使钙离子吸收相应减少,但在生理功能中,镁不能代替钙的作用。

(六)硫(S)

土壤中硫元素来自灌溉水,降雨和农药残留物(如石硫合剂等),以及有机质和含硫的肥料(如维生素B1、硫酸钾等)施用无机态硫通过土壤微生物(硫黄细菌)作用,能很快转变成有机态硫。

硫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酶的组成成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硫与氨有密切关系,缺硫时,蛋白质形成受阻,甚至使非蛋白态氮积累而影响产量,并影响果实品质变劣。叶绿素中虽不含硫,但硫对叶绿素形成有很大影响,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而叶色失绿变黄,主要症状是新叶呈黄色,严重时几乎为白色,又因硫在树体内移动性不大,缺硫症状首先发生在幼嫩部位。

(七)硼(B)

硼不是树体内的结构成分,硼在土壤中和树体内都呈硼酸盐的形态(BO33-)存在。它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生殖器官的发育都有重要作用。硼参与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过程。硼能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减少无籽小果,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含糖量,改善浆果品质。缺硼时使枝条或根尖分生组织严重受损,甚至死亡,会导致钙吸收受到抑制。树体内碳水化合物发生紊乱,糖的运转受到抑制,形成不正常的生殖器官,花器萎缩。因此,在人工授粉时常常加入硼和糖的混合液以提高坐果率。

(八)锌(Zn)

锌可影响树体氮素的代谢。锌是谷氨酸脱氢酶、碳酸酐酶等的组成成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与合成叶绿素都要有锌,否则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叶片会发生黄化。有实验证明果树向阳的一面容易出现缺锌,说明强光促使树体对锌有较多的需求。葡萄缺锌时,枝、叶、果实生长停止或萎缩,枝条下部叶片常有斑纹或黄化,新梢顶部叶片狭小或枝条细,节间短,果穗上有大量无籽小果。

在土壤pH值大于7.8时,锌呈锌酸盐状态(ZnO22-)与土壤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很低的锌酸钙。在土壤pH值为6.0~7.85的石灰性土壤中,锌变成Zn(OH)2而沉淀为无效形态。

(九)铁(Fe)

铁是植物叶绿素的重要组成物质,同时参与葡萄体内一系列代谢活动。铁是树体许多重要酶的辅基成分,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氧还蛋白等。铁可发生三价和二价离子状态的可逆转变,因而,在呼吸作用中起电子传递作用。缺铁时,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叶片表现黄化,又因为铁不易移动,故幼叶表现出黄化更为明显,而老叶仍为绿色。

铁在石灰性土壤pH值为7.2以上时,其有效的低价铁(Fe2+)变成氢氧化铁(高价铁Fe3+),而不易被吸收利用,果树易患缺铁黄化病。

三、果树施肥

(一)施肥依据

根据果树营养诊断(土壤营养诊断和树体营养诊断)进行施肥,是实现果树栽培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果树营养诊断科学施肥,对实现果树生产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营养诊断的方法一般有3种: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

1.形态诊断

根据果树的外观形态,判断某些元素的丰缺,要求经营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叶片大小、厚薄、颜色、光亮程度、枝条长度和粗度、芽眼饱满程度、果实大小及产量等指标。果树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特有的症状,即所谓的缺素症,如失绿、现斑、畸形等。由于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它的特点和规律。

2.化学诊断

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出丰缺判断。

一般来说,植株分析结果最能直接反映果树营养状况,所以是判断营养丰缺最可靠的依据。土壤分析结果与果树营养状况一般也密切相关。但因为果树营养缺乏除土壤元素含量不足外,还因为植株本身根系的吸收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出现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生长状况不一致现象。所以总的说来与植物营养状况的相关就不如植株分析结果的高。但是土壤分析在诊断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植株分析结果互相印证,使诊断结果更为可靠。

(1)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的常规(全量)分析结果为依据判断营养元素的丰缺,这种方法已比较成熟。主要原因在于果树为多年生作物,叶子寿命长,叶片中各种成分浓度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等。作为叶分析的样本,一般是以当年生枝的中部生理成熟的叶片为合适。供作分析的叶片,宜在叶片营养元素变化较小时采取。落叶果树常在新梢停止生长时采叶。柑橘则采取为5~7月叶龄叶,也有采8月叶龄叶的。供分析用的叶片,应尽量做到标准一致。

(2)土壤分析诊断。果树应根据树种、品种、树龄、砧木、土壤、肥料种类和生长势等进行土壤施肥。若根系强大,分布深而广,施肥宜深,范围要大。根系分布浅的施肥宜浅,范围要小。幼树的根系浅,分布的范围不大,以浅施、范围小为宜。随树龄的增大,根系的扩展,施肥的范围和深度也要逐年加深扩大,满足果树对肥料日益增长的需要。再根据土壤性质与不同果树的不同品种、需肥关键时期和肥料的种类进行追施肥料,所以,在追肥的方法上有所不同。一般是测定土壤的有效养分。土壤分析结果可以单独或与植株分析结果结合判断养分的丰缺。在缺乏症诊断中,由于缺乏症通常不是所有植株都普遍均匀地发生。所以需要按症状有无及轻重分别采取根际土壤。对于果树等深根作物,不仅需要采取耕层土壤,而且还应根据根系伸展情况采集中、下层的土样。

3.施肥诊断

采用叶面喷、涂、切口浸渍、枝干注射等办法,提供某种被怀疑元素,使植物吸收,观察植物反应,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等做出判断。

这类方法主要用于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应急诊断。应注意的是所用的肥料或试剂应该是水溶、速效的,浓度一般不超过0.5%。

(二)平衡施肥—养分平衡法配方施肥

养分平衡法是配方施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做到准确配方施肥,必须掌握果树作物目标产量、果树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这是平衡法配方施肥的基础。

1.果树作物目标产量

依树种、品种、树龄、树势、花芽及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综合因素确定。

2.果树作物需肥量

果树在年周期中需要吸收一定的养分量,以构成自体完整的组织。

3.土壤供肥量(天然供给量)

如氮的天然供给量,约为氮的吸收量的1/3,磷为吸收量的1/2,钾为吸收量的1/2。

4.肥料利用率

果树对肥料的利用率,氮约为50%,磷约为30%,钾约为40%。

(三)施肥时期

1.确定施肥时期的依据

(1)掌握果树需肥时期。成年果树萌芽、开花、新枝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幼果期到膨果期需要充足的氮、磷、钾,尤其是氮和钾。果实采收后至落叶,是树体积累营养时期,积累营养的多少对来年萌芽开花影响较大。有明显的需肥高峰期,5~7月份是生长旺盛期,枝叶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根系生长需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2)掌握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水分变化规律。分析土壤中各种元素的有效含量。土壤中元素的有效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树体中养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清耕果园一般春季含氮较少,夏季有所增加,钾含量与氮相似,磷含量则不同,春季多,夏秋季较少。土壤营养物质含量与间作物种类和土壤管理制度也有一定关系。土壤质地不同,保蓄肥水的能力与营养状况也不同,施肥期间应有所差别。

土壤水分含量与发挥肥效有关。积水或多雨地区,肥易淋洗流失,从而降低肥效和利用率。应根据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或结合排灌施肥。

(3)掌握肥料的性质。凡速效、易流失或施后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宜在果树需肥期稍前施入;迟效肥(有机肥)因需腐熟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宜提前施入。

2.基肥

基肥是果树年生长周期中所施用的基本或基础肥料。其作用不但要从果树的萌芽期到成熟期能够均匀长效地供给营养,而且要利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

基肥施用宜在“立秋”至“秋分”,因品种和地区有所不同。早施基肥有三个优点。一是早秋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基肥的腐熟分解。从有机肥开始施用到成为可吸收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以饼肥为例,其无机化率达到%时,需8周时间,而且对温度条件有要求。因此,基肥应在温度高的9~10月进行。二是秋季是果树最需要养分的时候,需要营养进行花芽分化,吸收大量营养储备到根茎芽内。三是秋季是果树根系第三个生长高峰期,施肥中被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可最大限度地增加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对树势影响较小。基肥施用量应占全年总施用量的1/3-1/2为宜。以有机肥为主,如腐殖酸类肥料、堆肥、厩肥、作物秸秆、杂草等。

3.追肥

追肥又叫补肥,当果树需肥急迫时期必须及时补充肥料,才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追肥既给当年壮树补充高产优质的肥料,又给来年生长与结果打下基础,是果树生长中不可缺少的施肥环节。

追肥次数和时期与气候、土质、树龄等有关。高温多雨地区或沙质土,肥料易流失,追肥宜少量多次;反之,追肥次数可适当减少。幼树追肥次数宜少,随树龄增长结果量增多,追肥次数也应增多,调节生长和结果的矛盾。对成年结果树一般每年追肥2~4次。追肥分4个时期。

(1)花前追肥(萌芽肥)。在土壤解冻至开花前尽早施入,此次施肥能促进树体萌芽和开花,提高坐果率,促进新梢生长。此次追肥宜在树冠外缘向内30~50cm处穴施或沟施,施肥量的多少依据果树的树龄、树势、产量等具体情况,株施1~2kg三元复合肥。

(2)花后追肥(稳果肥)。5月中旬到6月初施入为宜,此次施肥能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发育,防止或减轻因营养不良造成的“六月落果”。施肥量为全年氮肥的1/3、钾肥的1/2,施肥方法宜趁墒全园撒施,并深翻为佳。

(3)果实膨大期追肥(壮果肥)。促进果实肥大,并为来年结果打基础,克服大小年结果。以氮、磷、钾配合施用。

(4)采后肥。采果后的树体营养匮乏,失去原来的平衡,急需调整组成新的平衡,而此时正值果树花芽分化与新梢第二次生长期。为了更多制造光合产物,形成优质花芽,应在果实采收后立即(1周之内)追1次含磷量较高的三元复合肥,株施量1~2kg。

(四)施肥方法

1.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必须根据根系分布特点,将肥料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层内。其施肥的深度和广度与树种、品种、树龄、砧木、土壤和肥料种类等有关(图2-8)。

放射状沟施肥示意图

条沟施肥示意图

图2-8施肥方法

(1)环状施肥。是在树冠外围稍远处环状沟施肥,此法适用于幼树和小型树冠。在树冠滴水线外围挖宽30~60cm,深30~60cm的环状沟施肥。

(2)放射沟施肥。在树冠投影下距树干1m呈放射状方向挖6~8条宽30~50cm,深20~40cm,长达树冠外缘的沟,隔次更换位置。

(3)条沟施肥。即对成行树和矮密果园,沿行间的树冠外围挖沟施肥,此法具有整体性,且适于机械操作。

(4)全园施肥。成年果园或密植果园根系已布满全园时多采用此方法。将肥料均匀地撒布园内,再翻入土壤里,但因施得浅,常导致根系上浮,降低根系的抗逆性和易发根蘖。此方法若与放射沟施肥隔年更换,互补不足,可发挥肥料的最大效应。

(5)灌溉式施肥。此法与喷灌、滴灌结合起来进行施肥。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灌溉式施肥,由于供肥及时,肥料分布均匀,既不伤根系,又保护耕作层的土壤结构,节省劳动力,肥料利用又高,也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是果树急需营养的补充肥料,方法是将低浓度的肥料溶液喷施于叶面。根外追肥的特点:用肥量小,并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效;可使叶内营养素直接增加,发挥作用快,可迅速供给果树生长结果的需要;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0.5倍以上;提高叶片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改善根系营养状况,促进根条发育,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植株整体的代谢过程;可避免土壤的固定,使某些易被土壤固定或缺乏的元素得到补充;天旱地干时,因为土壤施肥不易发挥良好的效果,可使用根外追肥补充。但在土壤肥沃和基肥充足的情况下,没有追肥的必要。根外施氨基酸复合肥倍液,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0.5~1倍,喷后10~15天叶面对肥料元素反应最明显,以后逐渐降低。从谢花后开始每隔10~15天喷施1次叶面肥,连续喷5~7次,对减少落果,提高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效果。采果后,马上喷1次倍的波尔多液,可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达到增加树体营养的目的。喷肥重点是叶片背面。晴天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阴天全天均可喷肥。但根外追肥不易满足果树对养分的要求,如喷施氮肥后,只是叶片含氮量增加,其他器官的含氮量变化很小,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外追肥只是土壤施肥的补充措施,不能替代土层根际施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4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