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载于后,[主上不能用。则利国家社稷,利万夫百姓,王公]而不[能知,乃国家之不]幸也。故 不以幸治国,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善阴阳□□□□□□□□□□□□□□□□□□□□□[名]正者治,名奇者乱。正名不奇,奇名不立(位)。正道不台(殆),可后可始。乃可小夫,乃可国家。小夫得之以成,国家得之以宁。小国得之,以守其野,大国[得之,可]并兼天下。道有原(源)而无端,用者实,弗用者雚huán。合之而涅niè于美,循之而有常。古之贤者,道是之行。知此道,地且天,鬼且人。以居军,其军[强];以居国,其国昌。古之贤者,道是之行。
但如果没有勇气担当,不去展示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不能为明君所用。那么,即便此人能长久的利益国家社稷,让当世万民百姓获益,而王公不能知遇,这便是国家的大不幸。作为一个 来说,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国家的大不幸。固然,英明的君主不以侥幸治国,治理国家就应该有“前道”,即如何启用国家栋梁之道。这便是要懂得天时、地利、人事,精通阴阳之道(的圣人)……刑名正则秩序,刑名不正就会失序。刑名正则免于不吉,错误的刑名关系是不会成功的。君子胸怀正道不敢懈怠,可蛰伏亦可施展。可以蛰伏作为一介布衣,也可以出仕担当治国。做一介布衣也必然有所成就,出仕治国也必然国泰民安。这样的君子,小国得之可以镇守疆土,大国得之则一统天下。“道”有其本原,却难觅其边际,应用的时候感觉确实存在,不用它的时候似乎它就是荻草中的空管。合于“道”则万事万物都会向美好的方向转化,遵循“道”则一切事务都会符合伦常。古代先贤,天下正道是以得之推行。能执掌于大“道”的君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论是先人遗志还是当世的殷切期盼。治军则军强,治国则国昌。因为有了古代先贤的承担,天下正道是以得之推行。
大家好,上一次我们聊了《黄帝四经·拾太经》中的《前道》章,学习了“ 不以幸治国”,就是英明的君主不以侥幸治国,所以需要圣人的辅助。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一章余下的内容。
“道有源而无端,用者实,弗用者雚”。西方哲学也制造了很多词汇,想要表述这个“道”的意涵,例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 理念”。甚至也隐约地找到的“德”的存在,就是罗各斯(logos)。但始终都没能完整系统地论述二者的对应关系以及各自的性质。
东西方哲学都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的源头,宇宙和“道”也不例外。或者说“道”在宇宙之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老子说:“道生一”,也就是在“一”的时候就有道,然后有了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同时有了阴阳。但是,没有人知道时空之前的“道”是什么样子。毕竟“朝菌不知晦朔”,更何况,整个太阳系的历程,其短暂程度都不能用朝菌和一个晦朔做类比。
“原”同“源”,过去这两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源”是后起字。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字是没有区别的,类似的字还有“反”和“返”。我觉得我比别人解读道家有些许优势就是在我阅读的时候,我可以瞬间用不同的字对文本进行替换,并在此基础上把诸多词义进行组合排列。
“道”有其本源、发端,但却没有边际。“端”字的意思就是边际,没有边际就是无限的。世界或许和一个流动的肥皂泡表面,没有中心点和边缘,甚至有可能其产生到灭亡也如同肥皂泡那么短暂。即便是有别的宇宙的存在,应该也和我们这个宇宙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吧。
“道”是老子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概念。“道”制造了宇宙和阴阳,并且维持、推动这一切的运转。不仅仅是宏观尺度上有“道”,在人类社会和思想认知中也有“道”。前一个在西方哲学中属于“本体论”问题,后一个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老子早已将二者和“语言学”贯通。
“道”对于运用祂的人而言,可以确信“道”的确存在,这就是“用者实”的道理。“实”对应的应该是“虚”或“空”,所以,这个意思不难理解,且很富于哲理。但《黄帝四经》并没有使用“虚”、“空”,而是使用了一个生僻的字“雚”,“雚”字有两个读音,这里应该读“环”,古同“萑”同“莞”。《说苑》引《诗》“萑”作“莞”,《韩诗》作“雚”。《说文》:“莞之言管也,凡茎中空者曰管。故作“萑”或“莞”,于义均通,可不分正借。
结合刚才对“雚”字的解读,“道”对于用者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有,可验证,可应用,可重复。但是,对于不用的人,或者不能用的人而言,“道”就像荒郊野外,某一根草茎中的空虚。即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
相比较于西方哲学而言,东方哲学不但智慧、可实践, 特点的是,文学性强,语言优美,寓意隽永。《老子》和《黄帝四经》中有很多部分都是韵文,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在东方道家也不例外,这里有一句:“合之而涅于美,循之而有常。古之贤者,道是之行”。
“涅”字的造字本意是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有浸染的意思,《论语·阳货》中有一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合于“道”的事务物,都浸透着美,遵循“道”的一切,都会符合规律。法国达索集团的创始人, 的飞机设计师马塞尔·达索曾经说过一句话: 的飞机一定是漂亮的飞机。凡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也都是那么自然和优美,例如豹子的体型和奔跑姿态,再例如天鹅的美是那么优雅,且符合空气动力学。
“常”在道家典籍里大多数情况是表示客观规律。有了古代的圣贤,发现了“道”,于是,人类便开始沿着正确的规律行事。“是”字在这里表示正确合理,相同用法的有“是非不分”、“实事求是”。
“知此道,地且天,鬼且人。以居军,其军强;以居国,其国昌。古之贤者,道是之行”。 一段没有太多实际哲思内涵,属于纯粹的赞扬圣贤之人。说执掌于“道”的圣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论是先人的遗志,还是当世百姓的殷切期盼。治军则军强,治国则国昌。正是因为有了古代先贤的承担,天下正道是以得之推行。
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前道》壹言而利之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前道》若身载于后
从应对新冠疫情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载营魄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