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于明明,武浩,钟晓天)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主题投资价值
1.1、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行业迎发展机遇
年全球个国家缔结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对年以后减排目标与行动作出统一规划,该协定长期目标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尽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此后中、美、欧陆续发布碳中和目标,其中美、欧将碳中和时间点定为年,中国提出到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我国为例,我国将碳中和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到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年交通运输占中国石油消费的57.7%,减少交通运输油耗量成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汽车电动化成为了节能减排的必选项,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1.2、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年以前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尚未突破1.5万台,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年-年,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这一时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年复合增速分别达.9%与.2%。年财政部曝光骗补事件,行业整顿开始,中央调整了补贴政策,新设补贴上限并将事前拨款变为事后清算。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补贴政策逐年退坡,后补贴时代双积分政策接力,续航里程长的新能车所获积分高,多余正积分可通过交易转让。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销量同比增长.1%,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
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年、年、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20%、40%、50%。相较之下,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2万台,占汽车总销量的13.4%,未来新能源汽车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1.3、动力电池产业有望进入Twh时代
下游需求带动动力电池行业景气度提升。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纯电动车成本主要源自电池、电机与电控三电系统,电池驱动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45%,而动力锂电池又占电池驱动系统成本的75%-85%。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动力电池的需求增加,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8Gwh,同比增长.8%,-年CAGR达到44.4%。我们预计-年CAGR将达30.1%,到年全球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厂商份额有所提升。动力电池头部厂商占据垄断地位,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Top5市场份额合计81.3%,年提升至81.8%,头部厂商凭借在技术工艺以及客户资源上的优势不断加深企业护城河。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厂商凭借工程师红利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有六位是中国企业,合计占比48.0%,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前三,全球市场份额分别同比提升6.1、1.6、0.1pct。
动力电池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动力电池除了材料体系的迭代,在物理结构体系上也有升级。电池厂商持续推出新型电池包技术,例如宁德时代率先采用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将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比亚迪推出阵列式排布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Wh/kg,提升了约9%;国轩高科提出将卷芯放在模组中实现一次制作的JTM技术,可将单体到模组成组效率提高至90%以上,将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Wh/kg。此后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也推出One-Stop-Battery、短刀片等技术,通过简化电池结构,提高动力电池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能量密度。
上游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增加。锂电池产业上游有色金属包括镍矿、钴矿、锂矿、锰矿等,年7月至年年底,上述四种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碳酸锂、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的单吨售价分别上涨.5%、.0%、53.8%、78.6%。我们预计年1-12月动力电池上涨成本中60%左右均来自于正极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预计年原材料价格总体维持高位,动力电池成本也将维持高位。随着上游原材料供给的逐步释放,预计年原材料成本会有所下滑,长期来看动力电池成本下行仍是趋势。
动力电池承担部分原材料上涨压力,盈利能力短期下降。锂电池材料扩产周期平均在1-2年,上游锂矿扩产周期在3-5年,加之此前锂盐价格下行,锂矿产能利用率低,部分矿山出现停工或破产,澳洲锂矿巨头Altura就于年10月进入破产程序。供需错配导致锂资源出现短缺,Q3至今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已翻接近8倍。原材料涨价背景下动力电池厂商消化了部分涨价压力,产业链议价能力相对较差的二线厂商毛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伴随锂矿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原材料价格有望逐步回落,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获得修复。
动力电池产业链覆盖上游资源到下游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上游包括锂矿、镍矿、钴矿等金属矿和铁矿、石墨矿、磷矿等非金属矿产。中游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结构件共同构成动力电池的主要部分,再由动力电池与电机、电控以及热管理系统共同组装成下游整车。
1.4、需求高增下,锂电四大主材有望维持高景气
1.4.1正极材料:三元与磷酸铁锂有望长期共存
伴随电池材料技术、电池包技术跟进,预计未来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仍具备优势。电池材料方面,高镍技术通过提高镍元素占比提升材料比容量,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未来电池放量也会驱动三元向高镍路线发展。电池包技术方面,CTP技术应用于三元电池也将大幅提升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发布的CTP3.0技术可将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Wh/kg。目前搭载三元锂电池的广汽AionSPlus电池能量密度可达Wh/kg,搭载刀片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汉EV能量密度为Wh/kg,相对于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偏低。
磷酸铁锂相比三元中低镍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明显。高镍正极材料虽然通过减少钴含量降低原材料成本,但其对制备工艺、设备与生产环境要求高,综合来看成本仍高于中低镍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占比较高的正极材料公司单吨成本高于其他正极企业。年纯电动市场销量重心仍位于15万元以下区间,中低端车型市场占比超50%。中低端车型对成本提升更敏感,磷酸铁锂天然具备原材料易得、制备简单的优势,短期内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优势仍无法替代。
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快速提升。磷酸铁锂渗透率持续回升,Q3磷酸铁锂装机比例为33.6%,Q4这一比例已达到56.1%。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来看,年发布的1-4批车型目录共有款乘用车入选,其中搭载磷酸铁锂的车型占比达40.24%。铁锂电池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补贴政策退坡使得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其二是磷酸铁锂电池较早应用CTP、刀片、JTM等电池包集成技术,缩小与三元中低镍电池能量密度差距,磷酸铁锂系列热门车型与电化学储能也推动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渗透率的提升。
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明显。镍是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提高镍含量有助于提升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同时由于钴价不稳定,提高镍含量可降低钴含量从而达到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目的。年来高镍正极材料占比持续攀升,NCM8系及NCA产量占三元正极材料总产量的比例由年的7.7%增长至年的38.3%。
除主流三元、磷酸铁锂电池外,钠电池具备循环性能好、成本低的优势,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优势明显,长期来看此类新型电池技术正形成对主流锂电体系的补充。
钠离子具备低成本优势,可部分替代磷酸铁锂。钠原子半径比锂大29pm,相对原子质量为23g/mol,大于锂的6.9g/mol,标准电位比锂小0.34v,在能量密度上很难与锂达到同等性能。但其安全性较高,循环寿命、自放电率与锂离子相差不大,适用于对成本敏感、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储能场景。从储量看,Li地表含量0.%,Na为2.75%,钠资源丰度高,可保障资源供应。
磷酸锰铁锂是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具有橄榄石架构,保留磷酸铁锂优良安全性与稳定性能,同时通过提高电压提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磷酸锰铁锂电导率较差,在充放电时容量有所损失,且Mn元素具备John-Teller效应,放电比容量较低并且衰减迅速,降低了循环性能,也提高了正极厂商的加工难度。此外,磷酸锰铁锂具有双充放电平台,可能带来功率突降的问题。
1.4.2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占主导,硅碳负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方向
锂电四大材料中负极约占电池成本的7%。负极材料可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大类,碳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等,非碳材料包括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锂金属等。石墨由于具备电导率高、高比容量、结构稳定、成本较低等优点应用广泛,其中人造石墨具备更好的一致性与循环性,在动力与储能市场的带动下,H1人造石墨占比达到85%。
人造石墨原材料与石墨化加工费是成本的主要来源。以璞泰来为例,其年直接材料与加工费占负极材料总成本的39.6%与51.2%,焦类原材料价格波动与石墨化加工费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石墨化属于高耗能行业,年以来能耗双控政策限制高耗企业开工,石墨化产能供给紧张导致下游负极材料价格出现上涨。
硅基负极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重要方向之一。硅负极的理论比容量高达mAh/g,约是石墨类负极的10倍,且硅材料储量丰富,对环境友好。目前国内负极材料厂商在积极推进硅碳负极产业化进程。年贝特瑞研发的硅碳负极通过三星的认证,率先达到产业化标准,年江西紫宸投资50亿元建设隔膜与负极材料项目,其中包括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量产的新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1.4.3电解液:供需紧张有望缓解,新型锂盐是未来趋势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用途,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配制而成,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性能都起重要作用。本轮电解液供给紧张主要受到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的限制,Q3以来随着环保监管持续深入,高危化学品制剂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而年下半年开始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供需不平衡下六氟磷酸锂价格出现大幅提升。年8月至年年末,三元圆柱电池电解液与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5%。价格的持续上涨刺激企业扩产,新增产能释放后行业供需紧张有望得到缓解。
新型锂盐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电解液传统溶质六氟磷酸锂技术成熟,但热稳定性较差,可能造成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从而带来安全问题,而新型锂盐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较好的低温放电性能和更优的物理性能,可以拓宽电池使用温度、提升电池循环寿命与安全性,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1.4.4隔膜:行业壁垒较高,供需有望维持紧平衡状态
隔膜行业折旧占据公司总成本比例较大,以星源材质为例,年固定资产折旧占总成本为24.3%,相较之下,正极、负极、电解液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占成本的比例都在5%以下。隔膜企业往往需要具备一定规模优势与成本管控能力以确保盈利。目前头部隔膜厂商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设备供给对行业产能扩张形成了限制,在下游需求高增的背景下,隔膜行业整体有望维持供需紧平衡,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精选新能源车电池相关优质股票: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
2.1、指数基本信息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以下简称“新能电池”)为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指数化投资工具,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业务领域属于涉及新能源车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公司组成指数。该指数以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点为基点,发布日期为年2月17日。
2.2、指数表现:长期业绩表现优异,收益优于同类指数
及主流宽基指数新能电池指数自成立以来业绩表现优异,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6.11%,累计收益为.46%,显著优于沪深指数以及万得全A等宽基指数的业绩表现。
相较于同类相关指数,新能电池指数的年化收益以及最大回撤均优于同类型的新能源指数。新能电池自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收益达.16%,是新能源指数累计收益的近3倍。
2.3、市值分布:成分股覆盖大中盘,大市值股票权重较大
成分股加权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约亿元:截至年3月14日,指数的30只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合计约1.81万亿元,成分股加权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约为亿元。流通市值亿以下的股票有23只,权重占比为40.09%;流通市值-亿之间的股票有4只,权重占比为24.99%;流通市值在亿以上的股票有3只,权重占比34.92%。
2.4、行业分布:行业较为集中于电新、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行业
电新、基础化工占比较大:根据中信一级行业进行分类,电新权重占比最大,基础化工数量占比最大,两个行业的权重占比分别为33.31%、22.13%,数量占比分别为26.67%、30%。
2.5、指数流动性增强,自年以来交投活跃度较高
指数Q1以来交投较活跃:Q3以来指数成交量、成交额均维持在较高水平。Q3指数日均成交额为亿元、日均成交量为21亿股。
2.6、指数成分股:精选优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
目前,新能电池指数共有30只成分股,根据中信一级行业分类,前十大权重股集中于电新、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板块。
1、宁德时代
公司是动力电池全球龙头,根据SNE数据,在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CATL市占率为32.6%,领先于LG和松下的20.3%、12.2%,维持全球霸主地位。除动力电池业务外,公司储能电池业务也将获得较快增长,随着全球市场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需求增长,公司出货多个百兆瓦时级项目,带动储能电池加速放量。作为行业龙头公司产业链话语权较强,通过应付等科目维持现金流水平稳定。在存货规模增长占用现金流背景下,公司依托产业链强势地位,Q3实现应收余额下降的同时,应付较Q2末增长亿元,将现金流压力向供应商转移,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亿元,基本实现投资现金流支出的覆盖。
2、比亚迪
公司产品力较强,支撑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年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辆,同比+.6%、+.6%,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销量占比49.4%,混动销量占比50.6%。燃油汽车产销量分别为、辆,同比-76.9%与73.6%。公司新能源汽车中王朝系列表现亮眼,秦家族2月份销售辆,月销量基本能稳定在2万辆以上,稳居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前三甲。随着未来多款海鸥、海豹、海狮等新车陆续推出,公司产品矩阵将进一步丰富。
3、恩捷股份
公司是全球隔膜龙头企业。当前隔膜生产核心设备仍主要采购自欧、日,从下订单到设备安装调试往往需要2-3年时间;同时,隔膜对电池性能及安全指标影响大,一线电池厂认证周期往往在2-3年。从产能规划到实现收入间的长周期保证了龙头的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公司当前已进入CATL、LG、松下、三星等全球龙头供应体系,优质客户结构保障公司未来发展。
4、赣锋锂业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金属锂生产商,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化学品及制药领域。年Q1-Q4归母净利分别为4.76、9.41、10.56、27.02亿元,分别环比增长-31%、98%、12%、.9%。年公司积极补足资源短板,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锂盐产能持续扩张。预计年锂价中枢将会维持相对高位,公司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5、亿纬锂能
公司锂电池产品呈现多样化。短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三元软包、铁锂及圆柱锂电池放量,中长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三元方形、电源系统及车用大圆柱产品放量,同时公司积极与全球大客户推进车用大圆柱产品技术交流与认证,未来有望逐步实现定点,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未来看,公司规划至年实现“3个”目标,即动力储能电池产能GWh,消费电池营收亿元和电源系统营收亿元,实现再次跨越式增长。除锂电池业务公司还有参股的电子烟业务,有望带来持续稳定投资收益。
6、璞泰来
公司是人造石墨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布局锂电设备、PVDF、隔膜、铝塑膜等环节,1)PVDF方面,控股子公司乳源东阳光氟树脂有限公司拟在当前0.5万吨PVDF产能基础上新建2万吨/年PVDF与4.5万吨/年Rb项目。2)锂电设备:截止年上半年,公司涂布机业务(不含内部订单)在手订单超过30亿元,同时计划在肇庆投资14亿元建设锂电自动化设备项目;3)隔膜: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涂覆隔膜加工商,年上半年涂覆隔膜及加工出货量占同期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的31.88%,未来有望发展为锂电材料平台性企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锂电池ETF
3.1、产品信息
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申购代码:.SZ,以下简称“锂电池ETF”)成立于年8月5日,于年8月20日上市。锂电池ETF采用被动式投资策略,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力争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长期投资收益。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属于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基金。基金管理费率为0.45%,托管费率为0.07%。
3.2、基金经理:刘伟琳
基金经理:刘伟琳女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博士。年加入工银瑞信,历任风险管理部金融工程分析师、指数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年限7.41年,在任管理基金数18只,在管基金总规模.98亿元。
3.3、基金管理人:
工银瑞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和瑞士信贷合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年6月。公司坚持“以稳健的投资管理,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理财服务”为使命,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稳健的经营理念、科学的投研体系、严密的风控机制和资深的管理团队,立足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致力于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管理服务。工银瑞信基金自成立以来,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迅速。截至年3月11日,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总规模.88亿元(剔除ETF联结基金,下同),在所有基金公司之中排名第九;非货币公募资产管理规模.04亿元,排名第十;ETF总规模.08亿,排名第十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