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根腐病严重怎么办了解发病规则,合理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作物最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它是由土传真菌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对我国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随着温室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作物根腐病已成为影响作物种植的重要病害之一。

对于根腐病的防治,需要在了解症状、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后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一、根腐病症状

初病植物的根,有深棕色的潮湿的不规则斑点,有黑色颗粒或白色霉点,有菌脓、黏液等,伴随着潮湿的气味和湿腐烂。

斑点严重时,颜色逐步深化,逐渐从底部向上和向内传播,患病交界处易剥落明显,呈暗褐腐病。

地上部初期不明显,从较低的基础叶柄的外缘,初始阶段是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像水渍,蔓延到叶柄衰变,而叶子变黄、枯萎、萎蔫,逐渐向上发展,直到整个植物烧焦黑褐腐病和死亡。

二、根腐病发生规律

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是镰刀菌的一个变种,属于兼性(弱)寄生菌。田间遗留的病变组织是病原菌保存和繁殖的主要场所。

病原菌附着在土壤中病害组织上可存活2~3年,并可随耕作松农具和水流传播。病原菌随病残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田间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在条件合适时病原菌会从根部或干基伤口入侵,如果贫瘠的土壤排水部及时会加重农作物根腐病的严重性。

轮作周期短,开花期病害较严重。此外,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中种植的植株生长较差,也易受镰刀菌侵染诱发根腐病。

三、根腐病发病原因

农作物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农作物根腐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植物的抗性。

土壤温度越低,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速度越慢,生长势越弱,病原菌入侵越多。复种和种植地块病原菌数量多,发病率高。

通风良好,不粘土,根腐病轻,易浇水,粘土病害严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根腐病较少,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根腐病较多,囊线虫和潜根蝇等病虫害会加剧作物根腐病的发生。

四、根腐病防控措施

1、土壤消毒

农作物秧苗移栽前1周将地面开沟,每平方米沟施用石灰氮(氰胺钙)30公斤至50公斤,覆盖土壤覆膜密封5天至7天。取下塑料薄膜,晾干2-4天,再进行作物的移栽。

2、土壤翻耕

翻耕土壤,进行高培土,降低土壤湿度。有条件的种植者种植前可将土壤深埋,连续翻耕以加深耕层。种植沟开挖时,注意不要打破土壤“犁底”,深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种植后,增加土壤。

尽量控制灌溉。0-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20%以上时,一般不进行灌溉。灌水后要注意及时排水。

3、选择抗病品种

种植前需要进行轮种,不能与同科属的作物连作。杂菌的处理和清除必须严格操作,防止带病种子流入生产过程。

农作物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具有多种病原菌,因此筛选、选育、利用抗病、抗逆品种是农作物根腐病防治的主要方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应选择无病种子保留种子,要求种籽生产者严格控制种植过程。

4、培育无病幼苗

目前,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农作物种植区的作物育苗栽培普遍采用工厂化育苗方式。苗期应选择无菌种子。

苗木基质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灭菌处理基质,苗木孔板可用高锰酸钾进行灭菌处理。通过工厂无病作物幼苗的培养,一方面,在苗期烂根病感染的风险的作物可以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作物的抗病性可以显著改善,生长阶段患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确保达到作物的目标产量。

5、合理施肥

对于根茎作物而言,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和微量元素更有利于根系的扩张和养分的积累。种植是可以每亩施用1~1.3吨充分分解的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3~千克,氮磷钾复合肥46.7-53.3千克和锌钙肥,土壤处理后再施肥。

在实际生产中,鼓励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商品有机肥。在使用农用肥料时,应充分分解,先进行试验或盆栽试验,以保证农用肥料的安全。

6、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生防菌在土传病害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防治机制包括拮抗、竞争、过度寄生和诱导抗性等。

7、感病后施药

作物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患了病害后就很难治。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病害后,常用杀菌剂和发根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氟菌唑等。一般采用单株进行定点根灌,对不敏感的植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病害较严重的植物应立即移走,移到温室外进行处理,防止病害蔓延。

根腐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由于根腐病的种类繁多,有必要了解不同因素引起的发病症状,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定期观察种植的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采取土壤处理、合理施肥、田间喷药等方法,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证农民种植的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2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