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氮
症状:
(1)叶小,上部叶更小。
(2)黄化从下部叶开始,依次向上部叶扩展,整个植株较矮小。
(3)黄化从叶脉开始,而后扩展到全叶。
(4)座果少,果过早膨大。
发生条件:
(1)前茬施有机肥和氮肥少,土壤中氮素含量低的情况下易发生。
(2)施用作物秸秆或未腐熟的有机肥太多时容易发生。
(3)砂土、砂壤土的阳离子代换量小,容易发生缺氮。
诊断要点:
(1)尽管叶小,茎细,但还应看叶是否黄化,如果叶呈红紫色,多是缺磷所致。
(2)上部的茎细叶小,下部叶色深,多半与阴雨天有关。
(3)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出现明显缺乏氮素的情况不多,要注意下位叶的颜色变化情况,尽早诊断是否缺氮。
(4)大量施用作物秸秆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会造成氮素过分缺乏。
(5)下部叶的黄化仅限于叶脉间,叶脉、叶缘仍为绿色,这种情况多属缺镁的症状。
(6)呈斑点状的黄化是由于受螨类为害;
如果整株在中午出现萎蔫,黄化现象可能为土壤传染性病害或细菌性病害所致。
(7)病毒病为害,叶也发黄,注意区别。
防治对策:
(1)施用氮肥,温度低时施用硝态氮化肥效果好。
(2)施入腐熟堆肥及有机肥。
缺磷
症状:
(1)在苗较小时下部叶变绿紫色,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
(2)叶小并逐渐失去光泽.进而变成红紫色。
(3)果实小,成熟晚,产量低。
发生条件:
(1)土壤pH低,土壤紧实情况下易发生缺磷症。
(2)低温会严重影响磷的吸收,故温度低时也会缺磷。
诊断要点:
(1)因为低温时容易缺磷,可根据症状发生时是低温还是高温来确定是否因为缺磷所致。
(2)生育初期发生缺磷的可能性大,中后期可能是另外原因。所以,根据生育阶段可诊断缺磷症。
(3)有时药害也会引发类似症状。要查明在出现症状前是否喷施过药,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判断。
(4)移栽时如果有伤根、断根的情况也容易出现缺磷症状。
(5)病毒病为害,叶脉变红褐色,应注意区分。
防治对策:
(1)缺磷土壤施用磷肥。
(2)在育苗期要注意施足磷肥,叶面喷施绿芬威3号。
缺钾
症状:
(1)生育初期失绿由叶缘开始发生,以后向叶肉扩展。
(2)在生育的最盛期靠近中部叶的叶尖端开始褐变,而后枯死。
(3)果实生长不良,形状有楞角,着色不均匀。
(4)严重时下部叶枯死,大量落叶。
发生条件:
(1)土壤中钾含量低,特别是沙土往往易缺钾。
(2)在生育盛期,果实发育需钾多,此时如果供钾不充足就容易发生缺钾症状。
(3)当使用石灰类肥料多时,影响了植株对钾的吸收,也易发生缺钾。
(4)日照不足,温度低时易发生,地温低时番茄对钾吸收减弱,就容易发生钾的缺乏。
(5)含有钾的有机物及钾肥施用的少,容易造成缺钾症状。
诊断要点:
(1)在果实膨大期易出现。
(2)在生育前期只有极度缺钾时才会发生缺钾症状。
(3)由于毒气障碍也会发生失绿的情况,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地栽培下发生的缺钾症状。
(4)如果症状在叶的中部发生则属缺镁,如果症状部位在上部叶则属于缺铁或缺钙的可能性大。
防治对策:
(1)充足供应钾肥,特别在生育中后期更不能缺少钾肥。
(2)多施用有机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缺钙
症状:
(1)植株萎缩,生长点停止生长,幼芽变小、黄化。
(2)距生长点近的幼叶周围变为褐色,有部分枯死。
(3)果脐处变黑,形成脐腐。
(4)在生长后期发生缺钙时,茎叶健全,仅有脐腐果发生。
(5)在第一穗果附近出现的脐腐果比其它的果实着色早。
发生条件:
(1)当土壤中钙不足时易发生。
(2)虽然土壤中钙多但土壤盐类浓度高时也会发生缺钙的生理障害。
(3)施用氮肥过多时也容易发生。
(4)土壤干燥时易出现缺钙症状。
(5)当施用钾肥过多时会出现缺钙情况。
(6)空气湿度低,连续高温时容易发生。
诊断要点:
(1)仔细观察生长点附近的黄化情况。如果叶脉不黄化,呈花叶,则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症状似缺钙但叶柄部分有木栓状龟裂,这种情况缺硼的可能性大。
(3)仔细观察脐腐果,如果发病部位与正常部位的交界处不清楚,变成“轮纹状”,这种情况可能是病害所致。
(4)根据果脐是否生霉菌来确认。如果有霉菌可能为灰霉病。
防治对策:
(1)多施有机肥,使钙处于容易被吸收的状态。
(2)进行土壤诊断、若是缺钙,就要充足供应钙肥。
(3)实行深耕,多灌水。
(4)应及时对叶面喷施绿芬威3号。
缺硼
症状:
(1)新叶停止生长,植株呈萎缩状态。
(2)茎弯曲,茎内侧有褐色木栓状龟裂。
(3)果实表面有木栓状龟裂。
(4)叶色变成浓绿色。
发生条件:
(1)土壤酸化,硼素被淋失掉,或施用过量石灰都易引起硼的缺乏。
(2)土壤干燥,有机肥施用少容易发生。
(3)施用钾肥过量时也容易发生。
诊断要点:
(1)由症状出现在上位叶还是下位叶来确认。
发生在下位叶不属此症(但有时初期缺,后期经过补充已经不缺了,下位叶仍有缺硼的症状)。
(2)缺钙也表现为生长点附近发生萎缩,但缺硼特征是茎的内侧木栓化。
(3)害虫(蚜虫等)为害也可造成新叶畸型,因此一旦发生时要仔细观察有无害虫。
防治对策:
(1)提前底施含硼的肥料。
(2)应及时用硼砂0.1%-0.25%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也有效果。
缺锌
症状:
(1)从中部叶开始褪色,与健康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
(2)随着叶脉间逐渐褪色,叶缘从黄化到变成褐色;
(3)因叶缘枯死,叶片向外侧稍微卷曲;
(4)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
(5)新叶不黄化。
缺锌特征:
(1)缺锌多出现在中、下部叶,上部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2)缺锌可造成激素(IAA)含量下降,抑制节间伸长;
(3)植株出现中部叶黄化,向外弯曲,有硬化现象。
发生条件:
(1)光照过强易发生缺锌;
(2)若吸收磷过多,植株即使吸收了锌,也表现缺锌症状;
(3)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够的锌,但其不溶解,也不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
诊断要点:
(1)缺锌症与缺钾症类似,叶片黄化。
缺钾是叶缘先呈黄化,渐渐向内发展;而缺锌,全叶黄化,渐渐向叶缘发展。
二者的区别是黄化的先后顺序不同;
(2)缺锌症状严重时,生长点附近节间短缩。
防治对策:
(1)不要过量施用磷肥;
(2)缺锌时可以施用硫酸锌,每亩用1.5公斤;
(3)应急对策:用硫酸锌0.1%-0.2%水溶液喷洒叶面。
缺镁
症状:
(1)在第一花房膨大期,中下部叶从主脉附近开始变黄出现失绿,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先发生。
(2)叶脉间有模糊的黄化现象发生,慢慢地扩展到上部叶。
(3)生育后期除叶脉外整叶都已经黄化。
发生条件:
(1)低温影响了根对镁的吸收。
(2)土壤中镁含量虽然多,但由于施钾多影响了作物对镁的吸收时也易发生。
(3)当植株对镁的需要量大而根不能满足需要时也会发生。
诊断要点:
(1)长期低温,光线不足也可以出现黄化叶。
(2)根据黄化在叶脉间的出现是否规则来确认。如果出现的黄斑不规则,可能是叶霉病。
(3)调查叶的背面是否长霉,如已长霉则为叶霉病的可能性大。
(4)如果黄化从叶缘开始则缺钾的可能性大。
防治对策:
(1)增高地温和施用有机肥。
(2)测定土壤,土壤中镁不足时要补充镁肥。
产品及技术咨询,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