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
(3)能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开展初步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活动和探索,体验分析所得事实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燃烧的本质、灭火的原理及其对生命的重大影响;
(2)通过对火灾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难点: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消防队员灭火、篝火晚会、火箭发射、用煤气灶做饭等图片并提问:这些图片属于什么化学现象?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燃烧,燃烧对人类有利也有弊)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着的火焰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相关知识。
2.探究实验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你一定也有使用火的经历,是不是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呢?(不是)那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课本第页实验7-1的步骤,在NOBOOK虚拟实验中探究燃烧的条件。
01:033.讨论交流
铜片上的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并不是红磷不能燃烧,而是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底没有氧气,当用气囊鼓入空气后,水底的白磷就能断断续续地燃烧,因此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氧气(与可燃物接触)。
4.教师讲解
通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刚才的实验,我们现在知道燃烧的条件一共有三个: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就可以发生了。一般来说我们觉得水火不容,但是在我们刚才的实验中,可以看到水底的白磷在满足了条件之后也能燃烧,因此有些时候常识未必是准确的,只有通过严谨的实验和分析、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可靠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燃烧的三要素,假如我们要灭火的话,大家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入手呢?(减少可燃物、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其中任意一个条件)
5.讨论交流
分析下面灭火的实例所用的原理,它们是如何灭火的?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可以用水浇灭;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是用了降温的办法,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方法;将大火蔓延前的树木都砍掉,则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方法。
6.探究实验
利用刚才归纳的原理,在NOBOOK虚拟实验中进行灭火的原理实验,想办法让一支燃烧的蜡烛熄灭,尽可能设计更多的不同的方法。
NOBOOK虚拟实验——灭火的原理NOBOOK虚拟实验——灭火的原理NOBOOK虚拟实验——灭火的原理7.讨论交流
和其它同学交流,你都想到了哪些办法来灭火?利用的是哪条灭火的原理?是否都成功了?
(1)用烧杯倒扣在蜡烛上,烧杯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殆尽,然后蜡烛就会熄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方法。
(2)直接吹灭蜡烛,则是因为气流带走了热量,使局部温度降低,从而使蜡烛熄灭。
(3)在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和盐酸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出,从而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也可以使蜡烛熄灭。
(4)用小刀切掉蜡烛下半部分,待上半部分燃烧完之后蜡烛就会熄灭,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方法。
(5)其它方法……
8.教师讲解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往往多种手段同时利用,提高灭火的效率,请大家阅读课本第页表7-2灭火器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三种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以及适用的情况。
9.拓展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课后学生可以以几种灭火器为原型,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或生活中的用品,设计一款简易灭火器。如果要用自己设计的灭火器进行实验,需由教师确认方案可行,并在指导下进行实验。
板书设计
1.燃烧的条件(火三角)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隔离法:清除可燃物
(2)窒息法: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法: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