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代谢
(1)胡萝卜素的吸收胡萝卜素的微胶粒溶液在小肠内吸收。油溶液中者吸收最好,磷脂有助于形成微胶粒溶液而利于吸收。胆盐不但促进胡萝卜素运输至肠细胞,助其与细胞表面相结合,并促进胡萝卜素的分解。维生素E及其他抗氧化剂可保护侧链的共轭双键系统免于氧化。胡萝卜素进入到小肠细胞内,在胞浆内胡萝卜素双氧化酶(CaroteneDioxygenase)作用下,将1mol氧加入到中间位置的双键上,将其分解为视黄醛,但也可从一端将其分解生成具有与维生素A相同的环,侧链较长的醛即apo胡萝卜醛。所生成的醛双为脱氢酶作用还原为醇再酯化。小肠及肝都有胡萝卜素双氧化酶,但其活力以小肠中者较高,以器官计,肠为肝的2倍,以重量计为4~7倍。静脉注射β-胡萝卜素,在肝中也可转变为视黄醇,也以视醇酯形式储存,但能力有限。
胡萝卜素吸收是扩散性的,其吸收量与剂量大小有相反关系。类胡萝卜素都可吸收进入血浆内。血浆中的类胡萝卜素可分为β-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视摄入情况而定。可存在于肝、脂肪、肾、皮肤及血管粥样硬化的斑块中。
(2)维生素A的吸收及储存维生素A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速率比胡萝卜素要快7~30倍。食物中的维生素A为酯式,经肠中胰液或绒毛刷状缘中的视黄酯水解酶分解为游离式进入到小肠壁内,又为肠内细胞微粒体中的酯酶所酯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摄取维生素A3~5h后,吸收达到高峰。维生素A也需要胆盐。维生素E也可防止维生素A氧化破坏。维生素A与乳糜微粒相结合由淋巴系统输送到肝,酯式水解进入肝,然后又再酯化为棕榈酸酯。肝实质细胞负责摄取及新进入的维生素A代谢,一部分维生素A由实际细胞转入类脂储存细胞(Lipocyte),这种细胞中有许多类脂滴,如维生素A摄取量大,这些类脂滴大而多。85%的维生素A在类脂滴中,还有一些在高尔基体中。
维生素A的吸收与储存量均较大,大鼠每可吸收20,IU。若维生素A摄入速度很快,VA酯与脂蛋白的结合已达饱合,多余者以酯式流入到血浆中。每日给大鼠50,IU,4周后给以无维生素A膳食3周,血浆中维生素A酯较正常者多,而维生素A值正常。一方面由于组织的需要,维生素A从肝中释放经血流到靶组织,另一方面过剩的维生素A也从肝到血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