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红壤的玉米磷肥农学效应与农学阈值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09期

作者:苏丽珍1,张连娅1,王思睿1,曹卉敏1,肖靖秀1,郑毅1,2,汤利1*

单位: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云南开放大学

摘要

为促进红壤磷肥高效利用,实现磷肥减施增效,通过连续3a田间定位试验,在低磷红壤和4个施磷(P2O5)水平(0、60、90、kg·hm-2,分别记为P0、P60、P90、P)下,研究施磷量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磷肥农学阈值对不同施磷水平的响应。

结果表明:在低磷红壤上,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产量可持续指数,且玉米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在P处理下产量最高,平均比P0处理显著增加.48%,但与P90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当季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均呈现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其中以P60处理效果最佳。施磷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以P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平均比P0处理显著增加.44%。土壤磷平衡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9.89~23.00kg·hm-2。低磷红壤玉米磷肥农学阈值为97.04kg·hm-2。

研究表明,在西南低磷酸性红壤中,合理施用磷肥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当季磷肥农学利用率,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P90处理施磷,可实现玉米减肥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

结论:

(1)在西南酸性土壤地区,施磷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保证作物产量稳定,促进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提高磷肥农学效应。长期过量的磷投入会降低土壤磷平衡阈值,造成环境危害。在原始磷含量极低的旱地红壤区,为满足作物产量,磷肥施用阈值为97.04kg·hm-2。

(2)在本试验土壤背景下,施磷90kg·hm-2为减磷增效的绿色发展模式。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磷素水平下磷素农学效应及农学阈值尚需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全面、更客观地研究红壤磷肥农学效应及农学阈值。

责任编辑:郑庆祥

校对

审核:张阳王农

农业环境科学--推荐阅读长期施无机磷肥对黄泥土稻田土壤磷库的影响横坡垄作和秸秆覆盖对红壤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响应的Meta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7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