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的?
七十年代的时候,家里也没有风扇的。但那时真没觉的有现在这么热。那个年代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已适应了气候的变化,抵抗力强反而觉得无所谓了!村里大树多,荫翳蔽日,吸收光热。且没有水泥硬化,土院散热快。扫帚打扫干净,再洒点井里凉水,点上艾叶,蚊虫不侵,清爽透凉。乐哉!乐哉!
冬暖夏凉的效果,墙体宽厚,脊瓦斜坡,各开天窗,空气通畅。另外,农村都喜欢栽大叶树,枝繁叶茂,白天太热可在树下乘凉,微风习习也不觉得太热,高树遮阳挡热,铺上凉席,夜半微凉,舒服!舒服!好爽!好爽!缸里湃有西瓜、黄瓜;还有绿豆汤。村里四野,有青纱帐,沟阡交错,喧喧水流。小河堤若长龙,绿色辚舞,水旋七仙吐秀。似此天地福厚庇护,那有傲烈国地崩吹浆之灸夜。村旁碧池,青蛙鞠脚昂卧荷莲,纳吐夜阑金爽,递目知女牵牛星阙。碧海青天无尽,广寒寂寞难奈。牵牛知女,不禁百般稀!
芭角扇,麦草帘,各种席子,井拔凉,一盒痱子粉,一盒清凉油,老冰棍,各种草帽,拿一条苇子席往地上一铺,竹凉床……。满满的小时候的回忆,真的好热,妈妈一晚上都用蒲扇为孩子们扇着凉风;小时候穷,但很快乐,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晚饭后,一家人在当院里吃西瓜,好幸福呀!那时三伏天晚上农村孩子大人都去屋顶上睡,曾经的消暑的方式。
七八十年代夏天的时候大人小孩都是脱掉上衣光着膀子,一,凉快。二,衣服又不会快破。三,省了一些肥皂。裤子都是短的。晚上睡觉蚊子很多就用六六粉加麦杆烧来驱蚊子。喝水都是喝井水那时的井水没有污染,因为没有化粪池,当时农村都是土坯房没有高楼不需要化粪池,井水很干净喝开水的人也比较少。
七十年代,如果不下雨,盛夏的晚饭通常都在院子里吃。将春雷收音机挂在树枝或搁在凳子上面,在近处支上一两盘蚊香,边吃边收听相声、快板等曲艺节目。到夜里十二点来钟,热气退去明显感觉到凉意,众人合力收拾完桌椅,洗脸洗脸睡觉。
儿时在农村,夜里躺在禾场上仰头看着漫天星斗,远处山坡上时隐时现的鬼(磷)火,听着湾子里老人讲故事,又怕又想听,渐入梦乡,每到下半夜睡得正憨时母亲一定要我们进屋里去睡一会,说是在露天睡通宵早上会关节痛,回不去的童年。
70年代小时候农村没有电,夏天在4/5米深的大坑里面洗澡。那个时候村里面有很多大槐树,晚上在树底下睡觉不热,回不去的童年。那个时候白天的热我没有过多的感觉,就是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是热的睡不着,二是蚊子叮咬睡不着,往往我们撵着风口睡。那个时代生活虽然苦很多,但是我们有非常多的快乐,现在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七十年代初,夏天在农村白天下地干活,晌午还是有点热,晚上就比较凉快了,睡觉还要盖上被子,防止受凉,那种气候在夏天真得很舒服。让我回忆起那个年代,我下放在农村,就是这个样儿。人睡门口场地,家门无锁。吃饭端碗大树下,一片祥和。真好。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真有一种乡愁啊!特别是现在每当听到树上的蝉儿叫声让我一下就回到了那个年少轻狂的记忆中……还有我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仿佛还在……
那时候双抢,也叫″农忙假″,那时候的电,根本带不动电风扇,夏季的露天电影一人一把扇子,那时侯,吃过中午饭,去河边几个,几十个小孩到河边洗澡,游泳,现在小孩,有多少会游泳的,好回忆,也有童年的乐趣。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有深刻的体会,只可惜咱都回不去那个年代了,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怀念,玩个个啦,扇个洋牌,捉个迷藏其乐永永,哎,可惜那个吋光永远的没有了。
前几年夏天去过一次,天气完全变了,很炎热。中午可以穿短袖,晚上睡觉也不觉得凉快,根本盖不了被子。这些气候变化太大,使得极端天气频发,影响还是蛮大的。现代气候变热了,我们这边70—80年代的“三伏天”没有这么热,晚上10点钟左右就有微风吹起来,好多人家都是喜欢吹自然风,不用电风扇,现代人吹空调都不如它!哎,52岁了,老了,如怀念儿时生活,哪时穷,很开心,人们心地善良,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来帮忙,晚上睡觉不锁门,没人来偷东西,人与人之间也没攀比心,大家贫富差距不大,哎,永远回不去的童年时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