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以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持续飙升,磷酸铁锂(动力型)年初的价格尚未到4万元/吨,而截止到1月末,磷酸铁锂价格已经突破11万元/吨,全年整体上涨超过%,价格更是创下3年以来新高,而且目前高镍三元电池原材料的氢氧化锂价格都已经被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碳酸锂超越,截止到1月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8万元/吨-9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在3万元/吨左右,可见磷酸铁锂对三元材料的压制效应已经从源头开始体现。
从更为直观的处出货量来看,00年我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一共才1.4万吨,磷酸铁锂材料生产企业拥有的产能合计超5万吨,而01年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景气度,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大增,仅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已超过00年全年,达到17.8万吨,旺盛的需求也激发了各大厂商开始扩产。
但不仅老玩家德方纳米、富临精工等争相进行扩产,面对这块大蛋糕,新玩家在01年也开始通过和锂电池下游厂商合作,或入股相关企业等方式,全面开始进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规划。目前来看,到05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总体规划产能已经超万吨,而今年,磷酸铁锂产能在90万吨左右,这还是相较00年3万吨产能巨大增幅的情况下。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在本篇报告中试图剖析两个重要问题:
(1)入局磷酸铁锂的新玩家究竟有哪些?底气又在哪?
()面对挑战,磷酸铁锂的老玩家竞争优势在哪?
1、进军的新玩家底气究竟在哪?
从01年的整体情况来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的新玩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企业,另一类是磷化工和钛白粉行业的企业,两者都有着进军磷酸铁锂行业的底气。前者包括厦钨新能、当升科技和贝特瑞等本身就处于锂电材料领域的企业,自身具备锂电材料相关研发技术和锂电设备,只是为了继续开拓锂电材料领域;后者则主要是川恒股份、兴发集团和中核钛白等化工企业进行跨业进军磷酸铁或磷酸铁锂产业链。
三元正极材料厂商由于本身就是锂电产业链里的玩家,叠加磷酸铁锂本身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所以不管是自身的磷酸铁锂产品得到下游企业的认可方面,还是转产或建产磷酸铁锂产品方面,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并具备一定优势。
而传统化工行业的公司,虽然没有锂电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但是自身在原材料来源、加工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优势凸显,磷酸铁锂主要由碳酸锂和磷酸铁两个部分组成,生产链为磷矿-高纯磷酸/工业磷酸一铵-磷酸铁,而磷化工企业就具备磷矿石、磷酸、磷酸一铵等产品,可以有效降低磷源的成本,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甚至继续延伸至下游磷酸铁锂电池上;钛白粉企业因硫酸亚铁和废硫酸资源自备(硫酸法生产1吨钛白粉可以副产3.5吨至4吨硫酸亚铁),同样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面对挑战,老玩家的优势在哪?
此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老玩家主要是全身心投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核心企业,比如德方纳米、湖北万润、湖南裕能等,面对新玩家的挑战和底气,老玩家们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
这些专业的磷酸铁锂企业各自本身就都拥有优势明显的研发技术,由于成本较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工艺路线是磷酸铁路线,这也是新玩家主要采取的工艺,但是这些专业公司却研发了性能更佳的具有差异化的制备磷酸铁锂的工艺,如德方纳米采用液相法+硝酸铁工艺,富临精工的草酸亚铁工艺等,这些新工艺产出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受到下游电池厂商的亲睐。所以,虽然新玩家涌入,但是它们主要的工艺都是磷酸铁工艺,这也是因为磷酸铁中磷酸成本占比较高(40%左右),所以有磷源铁源企业或磷化工企业具备相应的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在未来磷酸铁产能大幅扩张时竞争力较强,但这种磷酸提工艺作为主流工艺,所以产品的差异化并不大,性能优势也不明显,相比起专业公司的独特工艺劣势不小,彼此之间竞争只能通过降价取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化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并不是为了真正扩产磷酸铁锂,而是有着不同的考虑。在双碳的大背景下,目前国家针对磷矿行业的企业申请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产能扩张方面批准较为严格,但是如果企业去申请磷酸铁锂的产能则通过率较大,允许批出新的产能;同样,钛白粉的企业也面临国家现在不批钛白粉的产能,但是去申请磷酸铁锂的产能大概率是可以批的,然后这些企业的的硫酸以及其他产品就可以释放出来,用来去做磷酸铁锂。
总结来看,新玩家可以依靠上游原材料一体化的优势快速切入磷酸铁锂行业,并通过成本优势有望占据一定中低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需求份额,但是老玩家本身的技术壁垒仍在,尤其是在主流磷酸提工艺之外的独有工艺产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性能更佳,符及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更是受到中下游一线电池厂商的认可,所以0年磷酸铁锂行业的格局或将呈现出中低端竞争愈发激烈,高端稳定的局面。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