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科学肥水作为水质管理中尤为关键的一环,贯穿于养殖周期的整个过程,合理控制水体肥度直接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俗话说“养好一塘鱼,必须先养好一塘水”,因此“肥水”成为我国传统养鱼虾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追溯我国的渔用肥历史,从最初的农家肥,到工业化生产的化肥,到碳源类肥水,可以说,水产养殖肥水类产品经历了从1.0时代到3.0时代的蜕变。
随着武汉楚天艾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科)推出的“全价生物渔肥”在江苏、湖北等地的示范点实验成功,少部分江苏养殖户套养的花鲢产量从斤、斤、斤,迈入到斤/亩以上的门槛,增效超过0元/亩,艾科依靠更便捷、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实现了“增产才是硬道理”的企业理念,肥水类产品迎来了4.0时代。
创立17年的艾科,作为水产行业里做渔肥的“老字号”,一直专注花白鲢养殖,通过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服务几千万亩养殖水体,帮助养殖户获得非常好的效益。而如今,艾科凭借十多年的专业优势,从大水库转向精养池后,也取得不凡成绩。为此,当代水产采访了艾科董事长张泽书,深入了解艾科的最新动向以及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武汉楚天艾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泽书
打造全新“全价鱼肥”,撬动10亿产值
当代水产:在水产养殖中,渔肥有什么样的意义?目前,渔肥的市场容量究竟多大?
张泽书:通常来说,我们要求养鱼的水体“肥、活、嫩、爽”,而“肥”位居首位。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培养水体的优质藻类,提供饵料;二是增加水体的溶氧,水体里的溶氧90%是来自于水体里的浮游植物,所以施肥是提供溶氧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我们粗略的估算,全国渔肥市场大概有10个亿的产值,其中两湖可能就占4亿~5亿。
当代水产:对于渔肥,这些年来经历了哪些历程,目前进入到哪个阶段?
张泽书:中国人传统养鱼就有施肥的习惯,渔肥的发展也是几经更迭。在90年代,从无机肥、碳磷肥开始,而后延伸出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在5年前后,生物有机肥崛起。到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发酵碳源,这都是渔肥发展的一个过程。艾科现在在做的属于生物渔肥的一种,但是有别于传统的生物渔肥。
便捷、有效、性价比高,全方位竞争优势明显
当代水产:我们都知道全价料是什么意思,您说的全价渔肥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性和特点?
张泽书:渔肥分为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碳源,无论是哪一种肥,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做的“全价生物渔肥”,是通过微生物技术把这几种肥的优点都结合起来,既能体现无机肥的速效,有机肥的长效,又能体现微生物肥的增效,碳源肥的培菌效果。
从性价比来说,我们认为“全价生物渔肥”是有优势的。“全价渔肥”和全价饲料的概念类似,艾科做了十几年的肥,我们的肥也有相对应的技术指标。比如大水库,没有饲料,没有外来肥的情况下,要求做到1斤渔肥长1斤花鲢,半斤渔肥长1斤白鲢。如果是按照精养池的养殖模式来说,大概半斤肥长1斤花鲢,2~3两肥长1斤白鲢。
当代水产:相比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肥水产品,“全价渔肥”有哪些不同点?
张泽书:市场上很多渔肥更注重于调水,但我们的目标是把艾科“全价渔肥”打造成滤食性水产动物的生产资料,它必须实现很直观的增产效果。所以我们更注重于它的增产性能,“全价渔肥”在这个方面是有优势的。
针对养特水鱼的养殖户,如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肥水把菌相、藻相调好,并不追求花白鲢或者滤食性动物的产量,我们建议是可以多使用一些碳源型肥料,起到培菌的作用。如果施肥的目的不仅为了把水调好,还希望套养的花白鲢达到增产的效果,那么我推荐这些养殖户能选择“全价渔肥”。我们在精养池做了多年的推广,都是用数据说话,目前使用艾科渔肥的精养池,能够达到半斤肥长1斤花鲢。
而且我们的肥也能很好的改善水色,主要是藻相好。刚开始在江苏盐城大丰做试点推广的时候,我们推广的重点是能够提高花白鲢的产量,结果客户反馈,我们的肥变成控制蓝绿藻的“黑科技”了。将水色控制好,生物量起来以后,花白鲢的产能也无形中提高了。
当代水产:全价渔肥主要用在哪些品种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
张泽书:我们的全价生物肥主要是针对滤食性水产动物,比如淡水养殖的花鲢、白鲢,海水养殖的蛏贝。
养殖户在养殖中往往会忽视使用量,用少了,达不到效果,用多了,水体的承受能力有限。为什么说我们的渔肥性价比高,比如高温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亩只使用0.5-1公斤渔肥,使用量很小,但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尤其在精养池里,都会认为水体是很肥的,因为大量投饲料以后,水体里有机质的沉积比较多,饲料残饵、鱼的排泄物,残饵导致氮过高,而磷却不够。我们通过微生物技术,利用解磷菌将沉积在底泥里的磷释放出来,跟多余的富营养化的氮结合。这样既改善了水的环境,又能够培养大量的浮游植物。既能够调节水质,又能提高花白鲢的产量。
大水库转向精养池,高效增产的成功模式再延续
当代水产:据了解,艾科的技术团队还根据花白鲢养殖经验推出了适合精养池的高效增产模式?这一模式在市场上应用多久了?养殖户接受度和评价如何?
张泽书:原来花白鲢养殖主要在大水库、大湖泊,所以这个模式在水库、大水体推了17年。现在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不少大水面养殖转向精养池,我们也将成功的模式转移到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精养池,现在已经推广了3年。
目前客户的反馈还不错。我们江苏的一个客户,40多亩塘,投了我们2吨肥,成本平均下来是元/亩。今年他的花鲢亩产达到了多斤,每亩增加了多元的收入,现在这个客户成了我们头牌的宣传员,他会积极的在他朋友圈主动帮我们推广。这可以看出,客户确实因我们的产品和模式受益了。
以江苏为例,套养花白鲢的面积就有万亩,但是花白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