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

1月18日,记者从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防范化解了生态环保领域各种风险挑战,“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屡出新绩——

履职尽责能力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仁怀市酱香白酒产业污染综合整治、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治、松桃自治县锰污染治理,截至目前,仁怀市白酒产业已实施关停酒企家,改造提升家,计划实施兼并重组家,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污染;年计划退出小水电已全部退出发电功能,并拆除拦河堰坝;已累计完成17座锰矿闭库治理,完成15座锰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同时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

谋划顶层设计实现新突破。《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出新绩”实施方案》陆续制定实施,着力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补短板、抓重点、出新绩,聚焦专项治理和突出问题解决,提出“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和固废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标志性战役,组织制定白酒、锰、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园区七个专项攻坚方案,构建了“十四五”落实出新绩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四梁八柱”。

突出问题整改实现新进展。全力推进中央层面反馈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与深化“双十工程”治理。截至目前,中央层面交办个问题,已整改完成个,7个整改成效总体较好,整改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件信访件已办结件,阶段性办结件,其余按时序办理中;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个,已完成整改个;完成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11个、十大行业家企业个问题整治,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4%、8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6%,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全省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全省河流出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乌江、赤水河干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新增污染地块修复治理面积69.43万平方米,累计达.96万平方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完成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个地下水样品全年采样监测;完成工业渣场、尾矿库环境治理座,医疗废物收集率、安全处置率均达%,全年全省磷石膏利用处置率.26%,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环境事件,未发生辐射事故,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从严排查展现新作为。创新实施“三三制”现场检查法,全省划定个网格,明确名网格员,将访群众作为生态环保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行动;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问题个,完成整改个;“利剑-”专项行动共查处行政处罚案件件,罚款金额2.07亿元;推广“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优化规范执法监管。

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进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对40家发电、建材、钢铁等重点行业开展减污降碳路径调研,完成家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核查,督促指导32家发电企业参与首个碳履约周期碳交易,推动61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全年因产业准入政策、重大环境影响等不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个,总投资近亿元。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率先制定实施《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规程(试行)》,率先推进生态环境“微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集成一批环境治理体系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据了解,此外,我省在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资金争取、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为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夯实了基础、发挥了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申云帆

编辑韦依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6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