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一季度业绩靓丽。根据数据,截至4月6日收盘,申万化工一级行业中,已有47家上市公司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除宏达新材一家续亏外,其余46家上市公司业绩均报预喜(预增、扭亏、略增),预喜比例高达97.87%。其中,鲁西化工预计一季度净利增长逾50倍,天铁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增长逾60倍,多氟多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增长逾70倍。产品涨价、需求旺盛及新增产能释放等因素助推相关公司业绩大增。
产品涨价
自年四季度以来,在化工顺周期行情下,产品价格上涨促进相关公司业绩高增长。进入年后,化工子行业景气度颇高,塑料、PTA、乙二醇、正丁醇等商品价格悉数上涨。
截至目前,受益产品价格大涨导致净利润增速排名行业前列的上市公司分别是鲁西化工、云天化及天铁股份。
鲁西化工预计,今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亿元至10亿元,同比增长.53%至.48%。公司表示,进入年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截至目前,正丁醇上涨37%、PC上涨30.3%、尼龙6上涨15%,有机硅DMC上涨31.8%,双酚A上涨%。鲁西化工目前拥有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化肥等多品类百余种产品。
以磷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云天化一季报表现同样“扎眼”。云天化预计,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2亿元至5.8亿元,同比增长%至%。公司表示,业绩上涨是因为报告期内聚甲醛价格显著上涨,公司主要装置满负荷稳定运行,同时公司合成氨原料自给率提升,以及年实施原料硫磺战略储备,主要产品原料成本和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等原因。
云天化目前拥有3套大型合成氨与磷肥一体化、合成氨与氮肥一体化生产装置,拥有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万吨/年,聚甲醛产能9万吨/年,磷矿石开采能力万吨/年,长期保持业内巨头地位。
受益于草铵膦价格大涨,利尔化学预计一季度盈利1.6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91.89%至.86%。公司表示,今年将实现广安甲基二氯化磷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和扩能,提升公司草铵膦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确保各基地新项目建设按计划落地。据了解,全球草铵膦总产能约为5万吨,利尔化学、巴斯夫和UPL的产能位列前三,分别为1.85万吨、1.2万吨、吨。利尔化学的草铵膦产能占比达到55%,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需求旺盛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在“疫情后周期”的背景下有望复苏,因此将有效拉动化工行业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新材料、汽车、轨交等行业的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这直接提振了部分化工企业的盈利能力。
4月6日晚,多氟多发布公告称,预计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万元-万元,同比增长.91%-.57%。公司表示,一季度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新材料板块的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处于满产满销状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日,公司发布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扭亏。
金力泰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一季度盈利万元至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9.12万元增长.47%至.35%。对于业绩大增,公司指出,一季度公司下游汽车行业延续总体较好势头以及市场总体需求保持稳定,公司持续推进水性涂料、高固体份涂料工艺技术研发以及核心树脂的自研自制,推动产品优化改良并构筑产品核心技术壁垒,同时积极优化客户结构、大力拓展新客户。
业绩预增幅度较高的还有天铁股份。天铁股份公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6万元至万元,同比增长.15%-.08%。对于预增原因,公司表示,轨交行业景气度较高,尤其是城际和市域轨道建设增长较快,公司受益于该类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一季度取得了业务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天铁股份主营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
盈利料持续
另有部分化工企业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4月6日,齐翔腾达发布年业绩快报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6.49%至10.33亿元的基础上,齐翔腾达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增长%至%,达5.94亿元至6.82亿元,与年全年6.2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基本相当。
产业链扩张是齐翔腾达业绩大涨的主要原因。公告显示,齐翔腾达新投产的20万吨/年丁腈胶乳项目和一期10万吨/年MMA项目产能在一季度全部释放,使得其产品产销量和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一季度部分产品价格跳涨,齐翔腾达抓住产品涨价的有利时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金公司指出,化工企业盈利显著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两点:一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修复,终端需求逐渐回归常态;二是油价上行,大宗商品及主要化工品价格同比口径大幅上涨,进而改善企业盈利状况。
国盛证券认为,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及补库周期驱动下,化工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从业绩角度看,一季度化工龙头企业业绩将超出市场预期,二季度环比将持续改善。
生意社认为,一季度化工市场涨势良好,年行业需求边际改善主要来自于海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带动化工子行业进一步高景气,二季度化工市场或将“梅开二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