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燃烧和灭火1

点22燃烧和灭火

命题趋势

中考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主要考查形式: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考查重点

1.物质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重点考向

考向一、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有可燃物;

②跟氧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条件的探究

A:燃烧条件的探究

中考说明要求完成的“基础的学生实验”

 B: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低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而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C:实验装置的评价改进。

由于铜片上的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图A,把红磷和白磷放在U形管的两端,中间用细沙隔离,管口分别绑上两个瘪气球。图B,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试管口上分别绑上瘪气球,让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图C,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接触,在水中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改进后的装置,容易操作,现象明显。

易错警示

1.为了安全起见,进入发生事故的煤矿矿井时要不能进行灯火实验。

2.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时要不能开灯检查,也不能打开排气扇,排出室内的可燃性气体。上述操作产生电火花会易燃液化气,发生爆炸。

.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要考查是否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5.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6.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的物理属性,当状态固定后,灭火时,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7.为了方便灭火,高楼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这样做的结果会加速燃烧。

8.进入久末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9.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知识拓展

1、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则是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的目的。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或升高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方法技巧

1、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4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