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六千顷,浩荡三州界。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行政区划分属苏浙沪皖,以占全国不到0.4%的流域面积,养育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GDP,造就了繁荣的环太湖城市圈。
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水源地污染,国家由此启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12年过去,太湖治理成效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太湖治理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9月21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众多专家,就太湖流域水治理战略进行研讨,启动新一轮太湖治理。东姐特地前往,探问未来太湖如何更美。
12年治水,太湖实现“两个确保”,水更清、澜更安
太湖流域图
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朱威介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在流域人口增加多万、经济总量增长近3倍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环境总体向好,水质持续改善,连续12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两个确保”目标。
目前,太湖流域已基本形成以长江、太湖~太浦河~黄浦江、山丘区水库及钱塘江为主,多源互补互备的供水水源布局,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太湖水质稳中趋好,与年相比,年太湖水质提升两个水质类别,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下降12.2%,氨氮下降79.5%,总氮下降36.6%。入湖河道水质得到较大改善,22条主要入太湖河道中,11条水质已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已连续5年无劣V类入湖断面。
太湖流域整体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治太11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扩大杭嘉湖南排、新沟河、新孟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地方城市防洪和圩区排涝工程先后实施,“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体系基本形成。
今年夏季,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最高水位4.79米,超过保证水位0.14米,为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第三高水位。正是由于近30年防洪工程的持续建设,加上科学调度、上下游团结协作,太湖流域未死一人、未垮一库、未溃一堤,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据初步估算,若没有骨干防洪工程建设,今年的大洪水可能导致太湖流域万亩土地受淹,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亿元。
蓝藻暴发风险仍存,水质达标还需努力
太湖夜景
成绩面前,不避挑战。专家们认为,太湖流域水治理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朱威谈到,太湖水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磷高、藻多、沉水植物少”。太湖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外源氮、磷等营养盐的持续输入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多重因素综合导致近年太湖蓝藻水华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只要气温、光照、风力等外部条件具备,部分湖区仍有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的可能。近年来,太湖总磷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总磷平均浓度为0.mg/L,超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年修编)》确定的年水质目标74%。沉水植物具有抑制底泥再悬浮、削弱蓝藻空间迁移的作用,而目前太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不到湖体水面面积的10%,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认为,入湖河道控制浓度不达标是太湖水质难以达标的主要原因,入太湖污染物总量远超湖体纳污能力,是太湖水质难以达标的根本原因。年,22条主要入湖河道中仅8条河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总体方案》明确的控制目标,而这8条河道入湖水量仅占总入湖水量的15.1%,其余14条河流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太湖流域工业发达,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入太湖污染物总量远超湖体纳污能力。近3年,太湖总磷、总氮年均入湖负荷为《总体方案》确定的枯水年太湖总磷、总氮纳污能力的3.7倍和4.5倍,为平水年相应允许入湖污染负荷量的3.1倍和3.0倍,太湖营养过剩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云认为,流域防洪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防洪形势日益严峻。近20年来,太湖流域内城镇建设用地增加73%,耕地和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强降雨时河网水位呈现出涨水快、水位高等新特点。二是城市大包围和圩区建设,有效提高了自保能力,但同时也加大了流域、区域骨干河道防洪压力,流域、区域、城市、圩区洪涝统筹难度加大。三是区域航道升级改造改变了区域汇水特性,流域骨干河道的排洪压力增加。四是河湖蓄泄矛盾突出,太湖洪水外排能力不足。今年汛期,太湖上游最大入湖流量接近立方米/秒,而望虞河望亭水利枢纽和太浦河太浦闸最大泄洪流量合计仅为立方米/秒左右,洪水外排能力明显不足。
打造“洪涝无虞、水源无忧、生态宜居”湖泊治理样本
“洪涝无虞、水源无忧、生态宜居”。这是专家们为新一轮太湖治理勾勒的目标。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说,要突破瓶颈,把太湖治理好,关键是要坚持源头控制、提标减排、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张建云院士指出,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定要紧盯入太湖污染负荷仍超出湖体纳污能力这个根本原因,坚持水污染防治为先,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入湖污染物。太湖水环境治理要把握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治湖先治河,建立并严格实施入湖河道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双控考核制度。二是坚持治河先治岸,以“减磷控氮”为主线、面源治理为重点,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坚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节水减排、蓝藻防控、引江济太、生态修复等工作。
“帆影浮天际,波光碧水濛。”诗人笔下的太湖美景,再现可期。
(图片由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