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8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创新高达17.1%,其销量持续增长带动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飙升,从而带动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充。
锂电池背后则是氟、磷等化工原料涨价,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今年以来磷化工指数已经走出翻倍行情,多只个股涨幅不止一倍。
在此前关于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路线之争中,目前来看,尽管三元在中高端车型中占主流,但磷酸铁锂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年底,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将超过40%,年出货量同比增长有望超%。
由于铁锂电池在经济性、安全性、循环性等拥有优势,未来铁锂电池有望在动力、储能、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等领域快速提升渗透率,预计年铁锂电池装机量将为20年铁锂装机量的4倍以上。
就连此前一直专注做三元电池的LG能源也在去年底宣布开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最早将于年建立一条磷酸体锂电池生产线。
新能源汽车的长期炒作,关键就在于产业链足够大,细分环节众多,一旦有关键环节挖掘出来,就能形成良好的上涨效应。
磷酸铁锂的放量带动磷化工产业链供需偏紧持续上涨,然而磷化工产业链扩产并不难,在行业扩产后,未来竞争格局会是怎样呢?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磷酸铁锂是怎么来的?
磷酸铁锂背后的化工原料
生产1Gwh铁锂电池需求吨磷酸铁锂正极,而1吨磷酸铁锂正极需要0.95吨磷酸铁前驱体。
磷酸铁则需要使用工铵或者高浓度的磷酸,沿着产业链分析,价值量各有不同。
9月9日,数据显示磷酸、黄磷等化工现货当日价格再度上涨超5%。
热法磷酸每生产1吨磷酸需要约0.37吨黄磷,黄磷产能受到限电和环保政策影响,并且未来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价格也水涨船高。
中泰证券认为,预计未来黄磷产能利用率有限,黄磷产能将逐步下滑,且由于黄磷产能受到政策压力,进而导致热法磷酸产能也会受到压制,未来或将逐步出清。
磷酸铁锂磷源材料主要为工业级磷酸一铵、净化磷酸。磷酸铁锂正极放量将拉动工业级磷酸一铵、净化磷酸需求。
据川发龙蟒年报,我国年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约万,随着全球磷系灭火剂占比不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增加以及工业磷酸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工业级磷酸一铵供需情况紧张,头部优质产能已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年川发龙蟒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利用率已达.62%。且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必须搭配农用级磷酸一铵产线处理副产物。
中泰证券预计-年中国铁锂行业将拉动工业级磷酸一铵净化磷酸需求分别为21.79、32.70、43.41万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下游需求拉动上游,价格大幅上涨背后是产能错配,也就是供不应求,那么影响产能的因素无非就是产能壁垒和技术壁垒。
磷化工的产能壁垒高吗?我们先来看磷化工最上游的情况。
中国磷矿石供给:供给持续下滑
磷化工原材料主要以磷矿石、硫酸、焦炭、硅石为主;中游制备以湿法和热法为主。下游需求则以农业、工业为主。
磷矿石并不缺,且磷矿的价格在-年持续走低,磷矿企业扩产意愿弱。
原因就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磷化工相关环保政策,进而导致近年来中国磷化工产量自年起大幅下降。
磷化工属于高耗能产业,在以渣定产等政策引导下,因此,未来工业级磷酸一胺稀缺度较高,拥有磷酸一胺产能的公司将会有显著优势。
同时,拥有较高品位磷矿资源且拥有磷矿采选技术优势的公司成本优势显著,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0%-50%高利润空间内。
从我国披露的磷矿公司矿品位来看:司尔特瓮福集团川恒股份云天化湖北宜化云图控股;从现有开采产能看:云天化瓮福集团兴发集团川恒股份司尔特川发龙蟒湖北宜化。
估值差异的来源:成本为王
不止上游磷矿资源讲究成本优势,整个磷酸铁锂行业壁垒都在于成本的控制与规模。
从磷酸铁成本、毛利及价格来看磷酸铁行业本质上是一个挣加工费的行业,原材料磷酸价格上升甚至挤压铁锂前驱体利润。
以外购原料使用零价铁工艺的磷酸铁公司为例,磷酸占比原料成本82.5%,为原料之首。但在磷酸中磷元素与酸元素各占原料成本40%以上。
磷酸铁扩产难度相对较小,目前受需求拉动,21年迎来紧平衡,但随着行业巨头扩产产能达产,未来几年行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
未来,哪类企业能持续保持高增呢?
中泰证券认为,未来拥有二价铁工艺,且“矿电磷铁一体化”的磷酸铁生产企业将拥有核心竞争优势,此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端成本优势:二价铁制备>零价铁制备
单从原材料成本端看二价铁比零价铁制备法单吨成本便宜-元左右约占二价铁原料端成本15-28%左右,具有显著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零价铁价格较高导致。
2.原材料端成本优势:磷源、铁源自备>磷源自备>铁源自备>纯加工
3.能源动力端成本优势:自备电源(拥有水电、火电厂)>低电价省份>高电价省份
磷酸铁锂产业链逐步趋向于大化工体系,未来成本优势主要靠原材料自产、副产利用、自备能源、新工艺等方式构筑,垂直一体化和副产利用的公司将会有明显优势。
钛白粉企业做磷酸铁具有硫酸、铁源优势,磷矿石企业具有显著的磷源优势,都能够构筑成本壁垒。
磷酸铁锂正极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于规模效应与技术水平,磷酸铁锂生产过程耗能高、耗电量高,规模效应可以摊薄生产成本。
在产能利用率50%和%两种情况下,生产成本差距可达10-15%。此外,技术升级可带来材料成本降低。
目前磷酸铁生产企业按照产业属性分为三类:
1.磷酸铁锂正极生产企业,纵向布局上游,如湖南裕能、安达科技、湖北万润等。
2.磷化工企业,生产磷肥或钛白粉企业,如中核钛白、安达科技等。
3.自购原材料生产销售磷酸铁公司,如合纵科技(湖南雅城)等。
中泰证券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