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考古”这行当,多数人总会联想到各类“奇幻”的怪诞传说;《史记》中有段记载:说秦始皇陵中有百盏“明灯”,皆以“人鱼膏”为油,可保千古不灭。如今科技下,所谓的“千古不灭”只是一个夸张词汇;但“长明灯”却真实存在,据说武当山就有一盏燃烧了数百年。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现实中有“长明灯”,那么它究竟能燃烧多久,真的是“人鱼膏”做的灯油吗?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年,“定陵”被打开后的确发现了一盏燃烧着的“灯”;虽说吓了人一跳,但专家正是借助这盏灯,最终破解了“千古古不灭”的奥秘。
说“定陵”之前,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长明灯”。在佛教理论中,“长明灯”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如果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明灯”则是为了给地下王陵照明之用;至于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灯油,这里就不多加解释了,至少以目前的科学发现来看,还没有证实地球上有“人鱼”这种生物的存在。
真说起来,“长明灯”不仅存在于中国,世界各地皆有发现。诸如公元年,古罗马“派勒斯”陵墓中发现“燃烧”多年的长明灯、公元年,英国约克郡发现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坟墓,里面有一盏燃烧年的长明灯、公元年,罗马“亚壁古道”发现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女儿墓,里面有一盏燃烧了年的长明灯,诸如此类层出不穷。不过需要强调一点,虽说这些“长明灯”相继被发现,但目前并没有实物保存下来,因为这些灯基本都发现与战争时期,又毁于战火之中;因此出现了一种“预言”——明灯再现,毁灭将近。
当然,这些都是国外的发现,在中国就没有这类“预言”,但同样流传着“千年不熄”的传说;就在年5月17日,我国第一次“主动发掘古墓”计划提上日程,其针对目标就是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当专家找到古墓神坛,同时也发现了一口大缸,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明灯”了,而且发现时仍在燃烧;当时所有人着实被吓到了,如果按照时间推测,这盏灯至少燃烧了数百年之久。不过专家都是坚定的“科学主义”者,自然不会因为一盏“灯”停止考古发掘;再等专家向缸内观看,就见里面除了一根粗大的灯芯外,剩下的就是多半缸“灯油”。
当时专家的反应和大多数人一样,如果这盏“灯”已燃烧数百年,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持它的呢?带着疑问,专家毫不犹豫的采集了“灯油”样本,并带回研究所进行更为专业的技术鉴定;其结果证明,这些“灯油”的确不是普通之物,而是“蜂蜡”。所谓的“蜂蜡”,简单的理解就是“工蜂”分泌出的一种脂肪性物质,这种物质也是建筑“蜂窝”的主要材料;古人就是将“蜂窝”以热水融化,去其糟泊后就成了可以燃烧的“灯油”。这里说的比较简单,古人得“蜂蜡”并不容易,因此也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非王侯不可用;当然,以此做的“灯油”燃烧速度慢,但还不至于燃烧数百年。
多数朋友都知道,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燃料和氧气;“定陵”距今数百年,就是一大缸的“灯油”也不足以让这盏灯燃烧这么久,因此专家同时发现了另一种物质——白磷。可能有朋友对此并不陌生,这种物质也是科学上对于“鬼火”的解释;据专家说,所谓的“长明灯”根本做不到千古不灭,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消耗古墓内的氧气,同时也为了保护墓主人的遗体不腐烂。理论上讲,古墓一般都是密封性非常好的,“长明灯”的燃烧消耗了墓内氧气,在无氧状态下灯就会熄灭;但是当古墓打开后,氧气也会瞬间涌进来,而“长明灯”内的白磷遇到流动空气就会瞬间自燃。
也就是说,在考古专家未找到这里时,“长明灯”其实已经被点亮了,这就给人了一种“千古不灭”的错觉;当然,毕竟数百年的停滞,“长明灯”上也落满了各种杂质,甚至还有沼气,再次被引燃后就会出现“噼啪”炸响、火苗忽闪、或者燃烧颜色发生改变等情况。对此专家还有一种大胆推测,古人正是看中了“长明灯”的这种特性,故意将其安置在陵墓中,一则给逝者“照明”,二则也起到了吓唬后世来人的作用。专家的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还是引来了诸多非议;诸如:即使有白磷存在,数百年来也应散尽,怎么可能再次自燃?还有古墓中的沼气,如果“长明灯”自燃,理应引起沼气爆炸才对。
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但专家只给出了这一种解释,当然这也是目前最“科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