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材实验3

1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B.蜡烛融化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C.P处火柴较Q处火柴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12.如图为制取H2并还原Fe2O3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B.向右推针筒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恢复至原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M处黑色粉末变红,N处无水硫酸铜变蓝

B.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13.铁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图中所示是与铁有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B.实验甲中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C.实验乙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D.实验乙中通过对比试管①和②的现象,说明铁生锈要有水参与

1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喷水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石蕊试纸。将高、矮蜡烛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试纸均变红

B.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C.实验中可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①比③试纸先变红

15.用该装置进行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无色溶液可能是()

A.稀H2SO4B.FeSO4溶液

C.Cu(NO3)2溶液D.AgNO3溶液

16.如下图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C.对比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因为煤炭不是可燃物

17.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火柴梗含有碳、氢、氧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18.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取2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为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HCOOHH2O+CO↑)

A.X的取值范围为1.4g<X<2g

B.实验中所需CO的量可实现控制

C.实验中没涉及置换反应

D.实验时先挤压软塑料滴瓶,再点燃酒精喷灯

1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2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高了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试管Ⅰ中反应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Ⅰ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止水夹a,试管Ⅰ中的溶液会压入到试管Ⅱ中,有沉淀生成。试管Ⅱ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

(1)曲线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通过创新改进实验装置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气管中加入石灰石颗粒,推压加液器的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制气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要随时停止反应,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5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