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施肥才

水稻的施肥技术随着种植技术的改善而不断提升,特别是氮磷钾主要肥料的供给,对于水稻的生长,以及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水稻种植的特殊性,因此其施肥的方式和方法也与很多农作物不同,这对如何提高水稻的肥效利用效率是一个考验。

水稻的施肥方式

目前,在常规生产过程中,水稻的施肥方式主要有全层施肥、表层撒施和侧深施肥三种,主要是根据种植地块尤其是水田的土壤情况以及水面情况来决定的。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并不是只是用一种方式施肥,往往在不同的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施肥方式。

一些种植水稻时间比较悠久的种植户在施肥时发现,这三种施肥方式其实各有利弊,特别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出现很大的差别的时候,错误的施肥方式不但对肥力的发挥有影响,也对水稻的生长有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的利弊

总体说来,由于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土壤被水覆盖,所以表层撒施是大多数地区在水稻种植的大多数阶段中追肥的主要方式。

即便是在底肥补充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肥效,也往往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施肥。表层撒施的最大优点就是肥料覆盖的面积比较大,田间灌水之后肥料能够充分地溶解在水中,只要不放水,肥料的流失就比较小。

表层撒施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由于水稻田里水分含量比较大,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前期阶段,大部分时间的水量是比较深的,这就使得表层撒施之后的肥料大多数溶解在水体中,水稻能够吸收的量比较少。

全层施肥是水稻种植时在基肥补充时最常使用的施肥方式。大多数地区在水稻种植之前对土壤进行整理时,都会提前将水田的水放干。

然后结合深耕补充腐熟的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并进行适当的晒田,使肥料与土层充分混合,待正式插秧之前再次灌水之后在增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

这种施肥的好处是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比较均衡,能够保证水稻在生长前期不会出现脱肥的现象。

其缺点主要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程序比较多,比较耗费人力,同时在得料的需求上也比较高。

对于大面积种植而言,除非是采取机械化作业,否则往往在时间控制上难以做到精准,这对于水稻的生长周期是不利的。

侧深施肥是近年来随着插秧推广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水稻施肥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插秧的过程中同步施肥。

大多是时候施肥的深度在6公分左右,对于水稻缓苗以及分蘖期的肥力供给还是很有好处的。其施肥速度快,比较均衡。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完全依赖于机械化作业的程度,同时一些土壤黏性比较大的地区在施肥的过程中泥浆容易堵塞施肥管道,会造成施肥不均衡的现象。

水稻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

从水稻本身对于肥料的需求上来看,分穗期和扬花期以及灌浆期是三个重要的阶段,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分界点,也是肥料需求的高峰阶段,因此掌握这几个生长阶段水稻对于氮磷钾肥料的需求特点能够更好的施肥。

在水稻扬花期之前,对于氮肥的需求是最大的,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通过表层撒播的方式进行施肥。

重点是在分蘖期以及插秧过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候,需要及时补充尿素等速效氮肥,促进水稻的生长。

需要提醒的是,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基本上是集中在扬花期之前,所以可以结合补充氮肥的同时一并补充钾肥,特别是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对钾肥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可以通过撒播的方式来补充。

相对而言,除了正常生长的幼苗期和分蘖期之外,在水稻进入灌浆期之后对磷肥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也要注重补充,而此时要根据稻田中的水量情况酌情决定撒播的量。

从水稻施肥的方法以及水稻对肥料的需求特点以及水稻生长的环境综合考虑,水稻最佳的施肥时间应该是在基肥补充阶段,此阶段的肥料要占据水稻整个生长周期肥量的70%左右。

因此,在追加底肥时最好采用全层施肥与表层撒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建议尽可能的干田施肥,能够有效地提高肥效。

在后期无论是人工插秧还是机插秧,都需要进行追肥,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根据秧苗的长势来补充氮磷钾或者是尿素的速效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9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