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一种矿物质,主要通过食物补充,它的排泄主要依赖于肾脏,当肾脏功能减退时,磷元素无法排出,导致血液中磷浓度升高,超过1.45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磷血症”。那么高磷血症有哪些危害呢?
高磷血症害处多多,可导致甲状旁腺激素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升高,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它可以和血中的钙离子结合成磷酸钙,加速血管钙化,引起心绞痛等,且能引起血管功能的异常,沉积于软组织形成钙化灶,如肺、胃、肾、心脏及大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和皮肤血管等,高磷血症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何减少肾病患者磷的来源呢?
在饮食上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含磷少的食物:
在药物上
需要应用降磷的药物来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应用于降磷的药物主要有碳酸钙、铝碳酸镁、碳酸镧和碳酸司维拉姆。这四种药物中以碳酸镧降磷的效果较好,主要的应用方法就是和食物一块嚼服,将食物中的磷结合,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需要强调一点,铝碳酸镁不能长期服用,因为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成骨不良。
磷结合剂
目前临床使用的磷结合剂主要包括含钙的磷结合剂和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含钙的磷结合剂主要包括碳酸钙,碳酸钙含钙40%,1克碳酸钙可结合磷39毫克,醋酸钙含钙25%,1克醋酸钙可结合磷45毫克。非含钙的磷结合剂主要包括铝的磷结合剂,含铝的磷结合剂主要是氢氧化铝,还有一个就是司维拉姆和碳酸镧
常服用药物(被忽视)
保证体内毒素的充分清除
充分透析
毒素清除的功能
我们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内增加以后,就会造成各种毒性反应,危害人体健康。本来这些毒素中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肾脏处理成尿液再排出体外的。当肾脏没有功能时,就需要通过透析来排除这些毒素。这些毒素按照大小,可以分为小分子毒素(分子量<Da、非蛋白质结合),中分子毒素(分子量介于Da~Da)与蛋白质结合大分子毒素(分子量大于Da)。其中小分子毒素的代表是尿素氮,因此临床上也通过血液中尿素氮的变化来评价毒素的清除效果。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尿素氮清除率(URR,以大于65%为宜),通过计算透析清除的尿毒氮与透析尿素氮的比值判断尿素氮的清除情况。如果URR=65%,则说明这次透析中65%的小分子毒素被清除了。
另一种是Kt/V(以高于1.4为宜,以达到1.6位目标),通过计算透析清除的尿素分布体积与患者体积的比值,如果Kt/V=1,则可以理解为全身的血清洗了一遍;如果Kt/V等于2,则可以理解为全身的血液被清洗了两遍。
水分清除的功能
除了毒素清除以外,肾脏还会通过排尿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在肾脏失功以后,这也是透析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体内水分过多,会导致水肿,各个部位积液、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和心脏疾病等问题;体内水分过少(一过性或者长期)也会导致低血压、呕吐、抽筋、透后疲劳等问题。因此在透析中,做好体内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评价自己的水分控制情况的好坏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
透前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晚上睡觉时能够平躺
透析中不出现低血压等症状
透后基本不感到疲劳
增加尿磷的排泄
在这里首要提及的就是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PTH是一类多肽,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血清钙的浓度,另外还有以下功能:减少磷的重吸收,增加尿磷的排泄;增强肾脏1-α羟化酶的活力;促进骨转换率,使骨骼释放钙。
END西院区透析室西院区急诊急救东院区急诊急救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