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材基础实验题5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m.kejixun.com/article/210925/537017.shtml

31.“水火无情”,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通风

B.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跑逃离火灾区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32.下列为“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33.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的原因是(   )

A.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热量不易散失

C.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便于贮藏

34.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进入汽车加油站时,要严禁烟火B.正在使用的家电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

3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36.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③②

37.如图为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B.对比试管1、2中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D.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是: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38.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解释是否正确,在题后的括号内画“√”或“×”。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能隔绝空气。___(判断对错)

(2)图b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___(判断对错)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___(判断对错)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___(判断对错)

39.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实验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分为:“物质含量的探究”、“探究反应条件实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因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实验____(填“A”或“C”或“D”)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

(2)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子结构相似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统称为“烷烃”

根据上表“烷烃”化学式排列规律,你认为丁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丙烷燃烧与甲烷燃烧类似,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

(3)用此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_____。

31B

A、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B、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开窗通风,故此措施合理;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故选B。

32B

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故错误;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正确;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用水,故错误;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能源,故错误。故选B。

33A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改用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A。

34B

A、进入汽车加油站时,要严禁烟火,正确;B、正在使用的家电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可能会引起触电,错误;C、氢气不纯时点燃可能产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D、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正确;故选:B。

35C

A、煤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喷出的溶液会损坏图书、档案,不适合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故选项说法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36B

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②。故选:B。

37C

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正确;B.对比试管1的白磷燃烧,2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不是气体,错误;D.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38√××√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能隔绝空气,是正确的;(2)图b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促进燃烧,不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HCl+CaCO3=CaCl2+H2O+CO2↑或2H2O22H2O+O2↑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1)双球管中涉及两个反应,分别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以及水,另一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Cl+CaCO3=CaCl2+H2O+CO2↑、2H2O22H2O+O2↑;(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都有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条件;;(3)装置容积小,节约药品,且反应容器基本是密封的,且有尾气的处理,所以此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环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4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