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小三阳均有较长的感染史,或是在婴幼儿时期的感染。临床上,针对乙肝小三阳也有较为完善的复查项目要求,主要用于检测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确定乙肝是否发病,病情是否进展等情况。也正是这些检查措施,可让我们尽早的了解发展趋势,防止严重肝病的发生。
肝脏疾病可导致胆汁酸升高对乙肝小三阳的复查,简单的复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两对半定量、腹部超声以及甲胎蛋白的检查。这些常规的复查项目,往往用于小三阳慢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既往检查没有发生过异常者。比较详细的复查项目,还包含有胆红素、胆汁酸、蛋白等等,一般需要的检查频率不高,或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检查结果,往往需要结合在一起,对病情进行综合的判断和评定。其中,胆汁酸是近年来新增的项目,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红霞(化名),47岁乙肝小三阳,十几年来也一直处于小三阳状态,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在此次的检查结果中,其他结果并未有任何异常,但是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达到了12.6μmol/L。虽然,当地医生告知,血清总胆汁酸偶尔偏高属于正常情况,但马红霞对此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有关乙肝小三阳的病情,均不能忽视某些指标的变化。
我们知道,胆汁酸可有利于脂肪代谢吸收,主要是通过肝、胆、肠来完成循环。胆汁酸在人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其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胆结石的形成、与葡萄糖的代谢及免疫应答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胆汁酸很少参与肝、胆、肠之外的循环,在血清中的含量一般较少,且在就餐前和就餐后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升高,一般异味着其循环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异常。
胆囊疾病或可导致胆汁酸升高根据马红霞的具体情况,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腹部超声、hbv-dna定量以及肝纤维化扫描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所以,其胆汁酸水平偏高应该考虑其他环节出现的异常。关于胆汁酸偏高,一般可有三个诊断思路,分别如下:
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和急性乙肝可导致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升高,多数伴随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含量的升高。不过,餐后的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评判急性乙肝有无慢性化的敏感指标。另外,对于极其微弱的肝炎活动进展,尤其是在肝硬化时期,可体现为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升高。此时,往往仅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其他肝炎指标正常。
2、胆管疾病:往往体现为肝外胆管阻塞,使得胆汁酸的肝胆循环出现异常,该时期,血清总胆汁酸偏高可先于血清总胆红素指标偏高,出现短暂的血清总胆汁酸的唯一升高。不过,肝外胆管异常往往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导致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多个指标升高。
3、肠道疾病:肠道疾病,尤其是回肠以及十二指肠的炎症变化,可导致胆汁酸的重新吸收出现障碍。胆汁酸的肝、胆、肠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血清总胆汁酸升高。
4、生理性原因:目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水平,是依据空腹静脉血为标准。部分受检着,可能存在空腹时间不够等原因,导致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餐后的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可达到空腹水平的两倍以上。
胆管阻塞可导致胆汁酸升高对于慢乙肝小三阳来说,就如马红霞的主治医生所说,偶尔的胆汁酸水平高于正常值,并不需要担心。另外,如果有肝脏炎症进展,血清总胆汁酸往往不是唯一的异常指标。唯一需要重视的是,肝硬化时期的缓慢性肝炎进展,或可导致胆汁酸唯一性升高。此时可通过腹部超声或肝硬度值检查,进行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