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宜用氮磷钾复合颗粒做追肥

什么叫做复合肥?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合物肥料的总称。学名上讲:常见的“氮磷钾颗粒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铵钙”等等都属于复合肥。俗称上:“复混肥”、“缓释肥”、“控释肥”等等也都是复合肥。它的主要原料有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硫酸钾、氯化钾、磷铵等等。

按照营养种类,复合肥有哪些?

按所含营养种类,复合肥可分为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多元复合肥。

二元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中的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三元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等三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多元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等三种营养元素外再少量添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复合肥。

“复合肥”的形态有哪些?

常见的复合肥形态主要是颗粒、粉剂、液体:

A、颗粒:颗粒复合肥常见的造粒工艺有:转鼓造粒、圆盘造粒、高塔造粒。造粒工艺不同,其结构紧密层度不同,溶解释放的时效就不同。一般来讲,高塔造粒投资大,颗粒好;圆盘造粒强度低,投资小,转鼓介于这两者之间。知道了这些,今后选肥的时候多问一句,就知道怎么区别价格,冷不丁您多问一句工艺,保证大多数卖肥的也要懵逼;

B、粉剂:粉剂的复合肥基本以大量元素“氮磷钾”为主,同时含有的微量的中微量元素,在氮磷钾的纯度和湿度上会略比颗粒肥高一些。一般用作撒施或者兑水后喷灌为主,因为其快速溶解随水渗透,能通过植物细胞虹吸快速吸收,因此追肥大多使用粉剂复合肥;

C、液体:又称流体复合肥,俗称液肥。制作时多数将“氮磷钾”作为溶质溶解在水中成为溶液或借助悬浮剂的作用悬浮于水中成为悬浮膏状体。液体复合肥溶剂效果和渗透效果都相对较高,价格也较高。但是恶心的是,目前国内销售的大部分液体复合肥均是简单的粉剂溶解,再贴标大抬身价,坑、坑、坑;

颗粒状复合肥的正确用途

颗粒状氮磷钾复合肥料,一般是由尿素、氨水、磷酸二氨、氯化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等为原料混合制备。其特点是为作物提供基础养分,选择时颗粒的硬度越高越好,以利于延长肥效。氮磷钾复合颗粒肥分解较慢,它一般用作种植“基肥”。

常见错误

常见的错误1——只施颗粒复合肥而不用水溶氮磷钾追肥;

由于复合颗粒肥的释放方式,以及释放后随雨水、浇灌水下沉的特性。可以想想,栽植前撒施翻耕后移栽的“新栽小苗”以及春秋复混填埋做底的“多年生植物”,在新一轮的生长阶段,根系处于初生长状态或者待生长状态,是无法从大范围的土壤中有效地吸收复合颗粒肥所释放并且下沉的养分的。

因此,万万不能仅仅依托基础肥中含有的微量氮磷钾复合颗粒达到生长期促进枝叶生长的目的。根据计算,基础氮磷钾颗粒的流失量是超过90%的,因此效率可想而知。这玩意虽然便宜,可把浪费的部分一除去,可是相当贵的。

常见的错误2——施颗粒复合肥做追肥;

复合颗粒肥是不宜用于苗期追肥和中后期追肥的。

第一、目前市面上大多复合颗粒肥的氮源依然是氨,即便是目前硝态氮开始横行于世,但是可怜是成品产品中,硝氨是不分家的,只能说大部分产品的包装上仅标注“硝态”,而不去讲其中的“氨”罢了,这一点,别进坑。复合颗粒肥如果作表土撒施追肥,其中的“氨”表施极易挥发损失或雨水流失,而磷、钾容易被土壤固定,特别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在表层积累还可固定土壤,其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况,肥料无法溶解,肥效更差。所以复合颗粒肥的施用应尽可能避免地表撒施。

第二、各种养分在土壤中运动速率各不相同,被保持和流失的程度不同,因而在施用时间、施肥位置方面,复合颗粒肥料很难满足施肥技术上的要求。

不同作物、土壤做基础肥施用时的选择

A、含硝酸根的复合肥颗粒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

B、含铵离子的复合肥颗粒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

C、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颗粒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碱地上使用;

D、含硫酸钾的复合肥颗粒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

E、对微碱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ph值一般为8.0左右)、有效氮和磷缺乏的土壤,一般应选用酸性复合肥。如磷酸一铵;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5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