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磷酸盐(Pi)是能量和核苷酸代谢的主要中间物,它对细胞活动和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在大多数土壤中,拮抗性的Pi-金属相互作用限制了Pi的生物利用率,这就促进了根系发育,以最大限度获取Pi。生长中的根尖会感知到这种重要但不流动的矿物质营养;然而,监测外部Pi状态的机制是未知的。
之前的研究表明参与局部根部Pi感应有2个关键基因,包括在根尖重叠的细胞类型中表达的两个功能相互作用的基因,LOWPHOSPHATEROOT1(LPR1)和PHOSPHATEDEFICIENCYRESPONSE2(PDR2)。LPR1是一种多铜氧化酶(MCO),具有Fe2+氧化活性,定位于细胞壁,而PDR2是单一的P5型ATP酶,在拟南芥中是AtP5A,在内质网中发挥作用。在Pi限制时,LPR1-PDR2模块促进细胞类型特定的Fe3+在质外体中积累,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和细胞壁修饰,抑制细胞间交流,从而抑制根的伸长。
为了深入理解LPR蛋白的生化特点和低磷状态激活LPR的机制,近日来自德国莱布尼茨植物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urrent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typeferroxidasetunesiron-dependentphosphatesensingduringArabidopsisroot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生化实验鉴定拟南芥LPR1对氧化型二价铁离子具有高亲和力,表明LPR一个新型的高亲和力的铁氧体酶。同源模型预测和互补实验表明预测的Fe2+结合位点是LPR1亚铁氧化酶活性所必需的(图1)。尽管LPR1在根分生组织中的表达与外部Pi或Fe状态以及PDR2的功能无关(图2),但在低磷条件下,LPR1的铁氧化物酶活性和依赖LPR1的根生长抑制对低微摩尔Fe浓度高度敏感,这代表了根尖可以感知Pi依赖信号。因此,依赖Pi的铁底物的可获得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LPR1的功能,而PDR2/AtP5A则维持着根分生组织中LPR1反应物的铁平衡(图3)。LPR1相关的亚铁酸酶在其活性部位具有独特的酸性三段体和灵活的环,用于高亲和力的Fe2+结合。有趣的是,除了所有现存的陆地植物外,LPR1类似的蛋白质也出现在链状藻类和土壤细菌中(图4)。系统发育和生化分析支持这样的假设:LPR1型MCO铁酶在细菌的繁殖过程中早期进化,并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从土壤细菌到链球菌的共同祖先(链球菌藻类加胚胎植物),之后出现在胚胎植物(陆地植物)(图5)。因此,在植物陆地化过程中,细菌铁氧体酶的获得可能促进了局部Pi感知和Pi吸收的进化。
图1:LPR1蛋白的生化特征
图2:LPR基因的表达不依赖PDR和磷的可获得性
图3:在低Pi条件下增加铁的可利用性促进LPR1功能的激活
图4:LPR1与低Pi中的铁氧化还原循环相具有交互作用
图5:陆地植物祖先从土壤细菌中获得LPR1型铁氧体酶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