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了几千年,每个时代都以汉字为基础,追求外在的美观、大方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彰显了汉字的魅力。唯有现代书法以创新为目标,追求西洋美术式的形式变化。这股歪风刮了好多年,连一些曾经坚持传统的书法名家都被刮歪了,以继承二王书风自居的张旭光先生,也开始不顾一切地创新,他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展出的新作侧锋枯笔、满纸燥气。
中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
这幅作品是他的自作词《自度曲·钟南山》,内容是:乡愁万缕,春运大潮动。冠毒悄然起,有哨声,获谣讼。耄耋吶喊下雷霆,世人惊。汉水萧萧,急三镇封城。潸然泪纵,最是心伤痛。疫海茫茫路,一叶舟,千钧重。老泪引得圣泉来,洗殇情。磷酸氯喹,救浴火苍生。
张旭光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展出的作品
不得不承认,作为中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的张旭光,还是有些才气,抛开词作的水平和内容不谈,单单敢于书写自作词,就比起那些只能抄唐诗的书法家高出一截。不过这个书写水平真不敢恭维,按说抗疫的内容算是正能量,如果能好好写,也算是一幅佳作。结果张旭光教授直接运用了违背传统的创新写法,实际上是丑书笔法,笔法一变整个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王羲之作品
他在书写这幅作品的时候,大量运用了侧锋和枯笔,很少能看到传统的中锋用笔。这就导致他的字点画毛糙,满纸燥气,格调立刻降低,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虽然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但却不能细品。这样躁动不安的作品让人越看越难受,传统书法的韵味荡然无存。就像是一杯气味浓烈、怪异的饮料,喝了呛人。根本无法像饮一杯清茶一样,能够细细品味,久久回味。这样的书法作品,能很快抓住人的眼球,但是看一眼马上就要赶快离开,看久了会影响人的心情。
颜真卿墨迹
造成这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丑书笔法,传统书法讲究中锋用笔,功力深的书法家中锋写出来的线条,圆润厚重,极具质感,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历史上的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中锋写就,其他所谓的侧锋,只是笔与人不协调出现的意外,这种点画线质单薄、锐利,让人感到不舒服。偶尔出现,与正常的点画形成对比,使中锋点画圆润厚重的特点更加突出,并不影响整个作品的气息。
黄庭坚草书
如果刻意为之,大量运用侧锋,再加之不加限制的枯笔,整个作品就会给人躁动不安、充满燥气的感觉,让整个作品的格调降为和江湖书法一个层次。中锋用笔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直接影响了书法的黑白分割,因为侧锋的边缘一边相对光滑,另一边毛糙,而枯笔整个都是毛糙的,他们对空间起不了分割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中国书画非常讲究的“计白当黑”。
张旭光在进行草书创作
清代书画大家笪重光就专门谈到了黑白的分布问题,他在《书筏》中说:“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如果侧锋、枯笔多了点画就做不到如“金刀之割净”了,留白也自然达不到“玉尺量齐”的境界。创新书法家靠这种违背传统的笔法想超越古人,完全是南辕北辙、痴心妄想。
笪重光语
不顾一切的创新,将书法带向了不归路,像张旭光这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的书法家都裹挟着背离了传统,虽然还没有抛弃汉字,但是精神上早已不是书法了,变成了西洋美术的线条艺术、抽象画,没有笔墨、没有气韵,事实上毁掉了书法。
您认为张旭光的新作好吗?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如果说得在理,就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