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红磷燃烧实验,为推测空气的成分提供证据,并提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够说出空气的成分,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提升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

空气的成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是宝来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来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

空气。

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又看不见它。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活动前:师生交流空气的可能成分及如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学生猜想,空气中可能有氧气。

多媒体展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仪器图片,介绍实验仪器和药品,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实验的原理。

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会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使得瓶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压强大于瓶内压强,会将烧杯内的水压人集气瓶中,看压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可以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活动中:红磷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当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被吸人了集气瓶,白烟消失,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后,集气瓶中的水位只占其体积的15,这说明了什么?

空气中的氧气体积为空气体积的1/5

活动后:(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导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目的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活动二:确定空气的成分

活动前:红磷燃烧前,空集气瓶中有什么物质?

空气成分图片介绍科学家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史实

活动中: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活动后: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则称为纯净物。

(三)巩固提高

纯净的空气是纯净物吗?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吗?

纯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四)小结作业

小结: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收集空气中各成分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4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