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英军化武最常用的方式仍然是用气瓶放毒,部分是因福克斯上校的偏爱,更多却是由于炮弹持续短缺。年秋,英军决定采用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氯气和光气,并命名为“白星”,但毒气产量直到年4月才达到要求。而在年之间,英军放毒规模比之德军就相形见绌了。年1月,月前刚晋升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黑格将特别工兵连扩编为旅,仍由福克斯指挥。特别工兵旅在5月的总兵力约人,而每个连都配备了斯托克斯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
特别工兵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旋踵而至的索姆河攻势,但也在战役筹备阶段中削弱了德军防守力量。他们五六月间沿着英军整条防线定点布置了两万四千个毒气瓶。罗林森将军麾下的第四军负责进攻,最初计划在总攻时将一万两千个毒气瓶部署在他的战线上。但天气造成毒气瓶无法同时放气,特别工兵旅只能分散进攻。6月26日至30日,在索姆河协约国军的攻击正面,特别工兵旅发动了17次独立的毒气攻击;6月27日至7月1日,他们又在其它地方放了13次毒。总攻之日,特别工兵旅并未在第四军的突击方向上放毒,但仍然留在索姆河战场上,因为英军发动突袭时经常需要他们的掩护。截至年11月末,特别工兵旅共行动次,使用了个毒气瓶,施放了约吨毒气。
斯托克斯迫击炮首次在洛斯之战投入实战,在索姆河战役中它也表现不俗,但弹药紧缺是个问题。虽然这炮结构简单,但其炮弹却难以制造。因而在7月1日的行动中仅有烟雾弹,但炮手就用这烟雾弹成功掩护了英军步兵在德军机枪下前进。炮兵老手可以迅速发射15枚炮弹,但这样高频开火会在几分钟内就把所有枚红磷弹耗光;那这天剩下的时间就没法再提供支援了。
在8月16日和21日英军攻打吉耶蒙时,特别工兵旅的烟雾弹再次建功。早在年7月,福克斯上校就索求SK催泪瓦斯弹,但直到年9月这种炮弹才运抵前线,随即于9月24日投入到弗莱尔和蒂耶普瓦勒之战。这是SK斯托克斯弹首次用于实战。作为权宜之计,2英寸塞式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焦糖苹果”也开始装填白星。9月2日,英军将这种新型毒气弹投入了海伍德、蒂耶普瓦勒以及博蒙特哈默尔战场。
抛射毒气弹之前皇家工兵装填李文斯抛射炮
英军另一关键武器——李文斯毒气抛射炮,出现于索姆河战役期间。发明者威廉·李文斯是一名查塔姆群岛的实习信号官,他妻子搭乘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被鱼雷击沉。杀妻之仇可忍不了,他发誓要杀够0个德国人,这是当时溺死的乘客及船员人数。他开始试制各种毒气和火焰抛射装置,甚至在知晓妻子并未搭乘那艘邮轮之后仍然继续。年初,李文斯被任命为特别工兵旅Z连(喷火连)的指挥官;7月1日,他设计的巨型固定式火焰喷射器现身索姆河战场。
皇家工兵所画的李文斯抛射炮布置图
在随后的几天内,李文斯和Z连的另外一名军官——哈里·斯特兰奇共同研制了一种抛掷油桶的简易迫击炮(抛射炮)。这种简易迫击炮可以摆成一排埋在地里,只露出炮口,同时电力击发。由于觉得这种武器太过危险,英军不愿在索尔兹伯里附近的波顿化武试验场搞测试,但Z连就直接搞上了实战测试:7月23日,在波济耶尔,Z连向德军发射了20个燃油桶;8月18日和9月3日,Z连又用抛射炮支援英军进攻海伍德。抛射炮还可以同样的原理朝敌军抛掷毒气瓶。于是Z连在10月28日向德军据守的Y峡谷和赛尔地区抛射了个40磅重的“毒气瓶炸弹”,帮助英军于两周后攻占这些阵地。李文斯美其名曰“审判”,在清点完阵地上毒死的德军尸体之后,他宣称只要大规模装备这种抛射炮,杀个德国人的成本将会降至16先令……
年索姆河前线所用的李文斯实验性毒气桶,内含白星
总之,英军毒气弹在整个年一直受限于产量和化学填充剂不足。截至年末,英国只生产了16万枚毒气弹。而于年10月订购的一万枚SK催泪瓦斯弹在年4月才交付。且化工实力不足的英国严重依赖更易生产的三氯硝基甲烷(缩写为“PS”)。PS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液体,在常温下会很快蒸发,可以在弹坑中滞留约3小时。PS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催泪瓦斯兼致死性毒气,但没有光气毒,其关键优势是可以渗透大多数防毒面具。俄军早在年八月就使用了这种毒剂,德国人紧随其后,并将其命名为“氯化苦”。
4.5吋榴弹炮所用的SK催泪毒气弹。此为年最初的铸铁炮弹
在索姆河战役初期,除上述毒气弹外,英军手中唯一一种可用的致死性毒气弹只有“吉列特”,由著名的烟花制造商F.A.布洛克发明。为使氰化氢放慢分散速度,布洛克将三氯甲烷和纤维素乙酸酯加入氰化氢的水溶液当中;因此,吉列特类似法国的文生毒气,但却更加低效。
年八月索姆河战役,英军4.5吋榴弹炮炮队成员
在索姆河攻势之前有长达七天的炮击,弹药消耗空前巨大。黑格于5月16日要求将两万枚4.5英寸榴弹炮用毒气弹、四千枚4.7英寸炮用毒气弹以及一万六千枚60磅炮用毒气弹,于6月15日之前运抵前线;外加之后一周的弹药。虽然这对量也不大,但仍是供不应求。在开幕战的炮击中,英军共发射了枚炮弹,其中只有枚为毒气弹(SK催泪瓦斯)。7月17日,黑格需要任何能送到前线的“炮用毒气弹”,因为他的毒气轰炸基本靠从法国人那里借毒气弹,大多是文生毒气弹和光气弹。7月31日,黑格将要求改为每周三万发毒气弹。
直到当年11月之前,整个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国远征军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把德国守军从他们的战壕、碉堡和地下工事中赶出来。新规于8月下达:所有6磅炮用毒气弹都用于压制德军炮兵。但实际上,这些装填了SK催泪瓦斯的炮弹更应用于攻击德军地下工事和坑道,这样当德军暴露于地面时,就可以用霰弹杀伤他们。在英军的化学武器中,SK可以长时间清空一片区域;吉列特可在突击之前迅速压制敌人;三氯硝基甲烷可在攻击开始后暂时渗透敌军防毒面具;而白星杀伤敌军最为有效。被SK毒气弹集中轰击之地的地下坑道和工事至少半天内沦为无人区,使得英军自己也难以占领这些阵地。
据估计,瘫痪一座德军要塞化村庄需4.5英寸SK毒气弹枚、三氯硝基甲烷弹枚,或枚白星、吉列特毒气弹。但白星需求量更大,因为它杀伤力较强又能快速飘散,更适合与步兵一起进攻。英军首次大规模使用白星是在9月13日至15日的弗莱尔-库尔瑟莱特之战。当时共发射了九千枚毒气弹,这数量相对于41万枚高爆弹而言只是个零头。
—————这里是正文分割线——————
奈见识所限,文中谬误在所难免,若慧眼察之,还请不吝朱笔,指摘文后,幸何如之。
译名多查证于原文,与国内现行译名可能多有不协。笔者所取原则为达意、近音、国语化,为免误解,特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