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爱好者要求今天我们来说说游泳运动中短距离自由泳与长距离自由泳它们不同的运动能量代谢与游进技术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爱好者更好的理解游泳运动中不同距离的能量的供能以及“常见的6次腿”与“爱双拐的2次腿”。
不同距离的运动能量代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短距离与长距离的运动能量的供能方式。
我们要先知道运动能量的代谢主要是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两种形式。有氧供能是指体内的能量物质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能量供应我们肌肉收缩;无氧供能是指利用身体内磷酸原和糖原的无氧分解产生的能量来提供我们肌肉的收缩。由此可见,我们人体的肌肉运动的能量来自3个路径,就是磷酸原(ATP和CP)供能,糖酵解供能及有氧代谢供能。
这三个供能都有各自的特点,讲简单理解一些,就是无氧供能的速度快,单位时间供能多,但时间短。有氧供能刚好相反,速度慢、时间少、维持时间长。
由上图可见,现在我们知道短距离与长距离的不同能量功能代谢特点,那么在我们看游泳比赛或者自己游的时候就可以更清楚是哪种功能在为我们提供力量了。
不同距离的技术动作简析
很直观的说就是我们看游泳比赛,其中50m和m短距离自由泳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m、m、m和m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说到这里,咱们根据上面不同距离的不同运动能量代谢所讲的,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什么供能了吧~
那么今天我们主要以自由泳技术来简析一下短距离与长距离技术上的不同。为什么以自由泳为例呢,自由泳是竞技游泳比赛的主要项目,严格而言自由泳不是一种游泳姿势,在竞赛规则上你可以选用任意泳姿(一种),甚至是你累了,你可以停下来休息,脚踩池底也可以只要不移动,只要你不嫌慢就可以。并且,游泳项目有典型的50米短距离,也有典型的米长距离。
我们都知道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快”,其快的含义是指快速完成全程。自由泳技术的特点是人体俯卧水中,头肩稍高于水面,游进时躯干绕身体纵轴适当左右滚动,两臂轮流划水推动身体前进。手入水后划水路线呈S形,呼吸与划水动作协调。当手臂用力划水时,利用水流在头两侧形成的波谷吸气。
在短距离50米自由泳项目中,多用6次腿技术,50米全程不换气或者少换气进行完整配合。那场面就是风火轮直臂轮,火爆打腿憋着气,中后交叉直臂抱,波澜壮阔才叫劲。会有人问,那还有S型划水么?没有了,划臂的速度已经来不及做S型抱水了,直臂高肘抱水,因为要速度,需要有非常快速的划水频率与打腿频率,这个时候体现出爆发力。
那么在长距离米项目中,我们就很少看到一直是6次腿从头冲到尾的情况,大部分会用2次腿来进行游泳,换气会出现2次臂换气或3次臂换气。手臂动作就是屈臂移动,并且水下多为S型抱水,主要是拉长滑行轨迹,抱推更多的水。
那么如果我们仔细看米自由泳比赛,会发现优秀的选手用两次腿来过渡之后会四次腿游进,最后冲刺还是会过渡到6次腿。
那么讲解一下2次腿自由泳是如何配合的:
首先我们打腿时在心里默数1、2、1、2……
其次配合节奏为左右入水,右腿向下打腿;右手入水,左腿向下打腿。
也就是说两次腿的节奏像我们走路摆臂一样,做动作时候要注意“双拐”情况。并且在练习时,我们要尽量放松并放慢我们的动作的去体会练习。
小结
短距离与长距离我们今天就简析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文章理解到我们游进的距离不同我们的供能系统也是不同的,以及在距离不同自由的技术特点也不同。让我们静等泳池开放,我们去下水试试2次腿节奏的自由吧~欢迎留下您的技术问题,我们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