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刘学军STOTEN中国大气氮磷沉

图文摘要

Graphicalabstract

导读

Introduction

大气氮、磷沉降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养分供给源,但其过量输入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目前人们对氮沉降的定量评估大多基于无机氮的测量,而对国家尺度上有机氮(DON)监测相关报道仍非常有限。同时,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高寒湖泊、天然湿地和热带雨林等偏远地区,大气磷沉降的养分输入也不应被忽视。考虑到生态系统对氮、磷输入的响应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因此开展氮、磷沉降的同步观测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全国性氮沉降监测网(NNDMN),系统定量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氮、磷混合沉降特征。

一、降水中氮磷浓度和沉降通量

Nutrientconcentrationsinprecipitationanddepositionfluxes

本研究期间所选41个监测点测得降水中的硝态氮(NO3-)、铵态氮(NH4+)、总氮(TN)和总磷(TP)年沉降通量分别为8.73、8.73、27.5和0.92千克/公顷。本研究表明有机氮(DON)沉降通量平均为9.98千克/公顷,对TN沉降的贡献约为36%,明显超出了以往传统认识。从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NO3-、NH4+和DON浓度几乎是南方地区的两倍,但由于受到丰沛降雨的综合影响,两个区域各营养物沉降通量基本相当。类似地,北方地区TP浓度略高于南方地区,但沉降量的表现却刚好相反。

表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水中NH4+、NO3-、DON、TP浓度和沉降通量

二、降水中营养物质的来源

Sourcesofnutrientsinprecipitation

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所收集的降水中NO3-、NH4+、DON和TP浓度存在差异。NO3-年均浓度呈现城市郊区农村背景的递减趋势,表明城市大气环境主要受到工业和交通业NOX排放的影响。城郊的NH4+浓度较高,可能是综合了农村农业源和城市/城郊非农业源NH3共同排放的作用。相比NO3-和NH4+,DON和TP的来源更为复杂和多样。DON浓度和NH4+、NO3-浓度均存在较高相关性,因此集约化农业活动、燃烧和汽车尾气预计分别是还原态有机氮(如尿素)、氧化态有机氮(如有机硝酸盐)的重要来源。较高的TP浓度出现在北方地区、郊区和农村地区、森林采样点和沿海采样点,意味着湿沉降中的磷主要来自北方土壤和旱地灰尘、化石燃料燃烧、农业肥料、生物源、海洋源等。

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降水NH4+、NO3-、DON和TP浓度差异

三、氮磷沉降的生态效应

Ecologicaleffectsofnutrientinputfromdeposition

大气氮、磷沉降可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净初级生产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气沉降到达地表的氮素和磷素,分别约为农田氮、磷肥料输入量的10%和2.5%。本研究中TN/TP平均比值为29.9,远高于临界N/P(16:1)值。较高的TN/TP值表明短期强降雨会致使水体氮素养分输入过量,使得水生生态系统易出现磷诱导的富营养化现象。相对于北方地区,营养物质的沉降可能会增加南方水体有害藻华发生的风险,这是因为TN/TP值在南方地区较低(平均值为20.9,接近16:1的临界比值),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图2降水中各氮、磷营养物质浓度相关关系

a)NH4+/NO3-比值,(b)DON与NH4+浓度,(c)DON与NO3-浓度,(d)TN与TP浓度

总结

Conclusions

TN和TP年均沉降通量分别为27.5和0.92千克/公顷。DON对TN沉降的贡献在15-56%之间,DON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贡献源。NO3--N和NH4+-N混合沉降分布模式主要受典型人为排放源的影响,而DON和TP沉降受到自然源和人为源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中大气沉降高N/P比值意味着磷仍是当前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在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中,应积极寻求针对不同区域差异化的氮、磷排放控制手段,以期减少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中由沉降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