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水分、光照等有一定要求,很多人认为食用菌栽培管理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从而不敢涉足。但大道至简,本文就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做一个阐述,并总结一定的规律,以期对食用菌栽培有一个指导作用。
一、营养物质
所需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
碳源
概念: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来源:
1、主要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
2、辅助:白糖—单糖
氮源
概念: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来源:
1、有机氮:主要各种植物性原料,如麸皮。
2、无机氮:尿素—辅助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
适宜:C/N前期以20:1;后期以30~40:1
C/N过大:菌丝生长缓慢,纤细,产量低;
C/N过小:菌丝徒长,不易出菇。
无机盐
大量元素:磷、钙、镁、钾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硼、钴、钼
大量元素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微量元素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来源:大量元素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
二、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
1.对温度的需求规律:前高后低
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子实体分化
2.菌丝生长对温度需求
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
3.子实体对温度需求
不同品种要求不同,分为低温、中温、高温品种
(二)水分和湿度
1.水分
来源:基质(培养料)
料水比:1:1.2-1.5
基质内含水量:在60-65%
2.湿度
菌丝生长对湿度的需求空气的适宜相对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适宜空气湿度为85-90%。
(三)酸碱度
1、规律:大多数食用菌宜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最适pH为5.0~6.5。
2.类型:
嗜酸性,最适pH在7.5,如:双孢菇、草菇;
嗜碱性,最适pH在4.0,如:猴头菌
3、调节:10%NaOH、石灰等
4.保持:常喷1-2%石灰水
(四)氧气和二氧化浓度
1、规律:一般呈现前少后多的需求量。
2、要求:通气孔要全方位设置,气流要回旋。
(五)光照
1、规律:一般呈现前暗后亮的规律
2、影响:散射光是子实体分化的必要因子。
食用菌常用的保存方式,除了烘干保存,鲜菇主要采用低温保存,但是时间不能太长,还有一种就是腌渍保存,这个可以较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