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DHADHA+PS
一项计划前期研究专项(CB),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研究成果表明磷脂酰丝氨酸(PS)与ω-3脂肪酸在大脑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及改善大脑信号传导功能的作用。
综述了DHA及磷脂酰丝氨酸在改善大脑功能方面的作用及相互协调作用,DHA可以促进大脑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吸收,同时单纯服用DHA,不仅会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也容易氧化,导致吸收效率下降,较有效的方法是将其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而相互发挥作用。
磷脂酰丝氨酸在食物中的含量尽管很少,但通常的来源仍然是食物。也有磷脂酰丝氨酸补剂可选,例如专注凝磷脂酰丝氨酸DHA藻油。
PS/DHADHA/PS
Toffano等[10]分析得出,血液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在口服后约30min时达到最大值,数分钟后又会在下丘脑与海马体中出现。Shinitsky等[11]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在口服3~24h后,在组织中彻底分配完毕,且约90%可以在排泄物和小便中找到,而另外的10%因新陈代谢转化为溶血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
Heywood等[12]做了磷脂酰丝氨酸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以70g/d的剂量口服1年后,没有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Colangeli等[13]对32只私人犬进行了多中心试验,喂食含有磷脂酰丝氨酸的营养食品7年后,认为68%的犬对磷脂酰丝氨酸的耐受性为“非常好”,23%为“好”。
一些研究者通过体外培养发现单纯DHA的增加对神经2A细胞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当DHA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后才能对2A细胞发挥保护功能。
同样在Kim等[24-26]的研究中也发现当细胞富含DHA但缺乏磷脂酰丝氨酸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仍不能被有效阻止。在神经保护方面,可能是DHA与磷脂酰丝氨酸中的一种起到关键性作用,也可能是两者的相互协调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DHA促进磷脂酰丝氨酸的积累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试验发现磷脂酰丝氨酸能够影响神经的部分功能,如神经信号的传导、记忆、学习能力等。而影响体内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却存在诸多因素,本文只针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DHA影响体内磷脂酰丝氨酸含量做了归纳总结。
Kim等[28]对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产生的磷脂酰丝氨酸和微粒体组分进行检测,发现大脑皮层的微粒体通常以18∶0,22∶6-PC为底物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其次是以18∶0,22∶5-PC为合成底物,底物专一性为18∶0,22∶6-PC>18∶0,22∶5-PC>18∶0,20∶4-PC=18∶0,18∶1-PC。而肝脏微粒体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底物是18∶0-PC、22∶6-PC,而不以18∶0,22∶5-PC作底物。
Hamilton等[29]给小鼠和其子代喂食缺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然后对其大脑微粒体、大脑皮层、大脑嗅球进单独分析,发现这些神经组织中的磷脂酰丝氨酸总量要比平时少30%左右,推测在这些神经组织中的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很可能多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
Guo等[30]通过体外培养神经2A细胞发现,增加DHA只能相应增加神经细胞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量,而在其他非神经细胞如CHO-K1、NIH-3T3和HEK-中却没有得到增加。通过补充DHA可以发现在神经细胞与非神经细胞中的磷脂酰丝氨酸总量得到了增加,同时也发现非神经细胞中的18∶0,22∶6-PS却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18∶0,18∶1-PS和18∶1,18∶1-PS的增加,而磷脂酰丝氨酸总量却没有改变。新鲜分离的小脑颗粒细胞中,总磷脂酰丝氨酸水平要比解剖后小脑颗粒细胞中的磷脂酰丝氨酸水平降低23%,分离过程中,AA-和DHA-PS下降最明显。在7d的时间里,小脑颗粒细胞中的磷脂酰丝氨酸总量下降了将近52%,但是这些损失可以通过补充1μmol/L的DHA而得到有效阻止。而且从分子形态来看,18∶0,22∶6-PS在0~7d的时间里下降得最明显,约为43%[31]。
ω-3脂肪酸及磷脂酰丝氨酸的益智作用研究进展李阅兵1,刘承初1,谢晶1,李应森2,李家乐2,3,陈苏4(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3.上海市高等学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上海;4.美国焯安神经增长因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纽约,美国)。中图分类号:Q.5;R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7()09--05。
PSDHADHAPS
专注凝根据文献研究进行科学组方,主要成分是磷脂酰丝氨酸PS+DHA藻油+核桃油,组分间相互促进协同发挥作用。
每天补充含PSmg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