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18年贵州省环境状

“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程,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王家齐,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处处长陈松出席,介绍“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情况,并回答网民提问。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并持续改善

陈程说,年是贵州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生态环境部的关心指导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实施“双十”工程为抓手,全面启动推进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标志性战役和14个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了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并持续改善。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程介绍“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情况。

 一是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97.4%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即监测断面优良比例为97.4%),同比(与年相比)上升2.7个百分点;主要湖(库)监测垂线中92.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14个出境河流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同比持平;乌江干流的四个考核断面大乌江镇、沿江渡、乌杨树、万木四个断面的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乌江干流水质首次实现总体达标;近十年来长期为劣V类水质的清水江重安江大桥断面平均值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赤水河获“中国好水”优质水源地称号。

二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9个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76个县城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个数达标率和水量达标率均为99.7%。

三是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9个主要城市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8%,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AQI优良天数比例最高为兴义市(99.7%),最低为安顺市(95.9%);9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全省88个县(市、区)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有85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比96.6%,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四是全省9个主要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平均等效声级为55.3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2分贝;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98.4%,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71.2%。

五是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国家及省级重点辐射污染源在环境风险可控范围内运行。

答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我省去年国家考核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6.4%,请问去年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今年我们将如何保持?

陈程:首先,感谢您对我们环境质量的关心。去年,我们通过“三个狠抓、两个率先”有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三个狠抓”是狠抓目标考核、狠抓攻坚行动和狠抓重点项目。一是狠抓“水十条”目标任务考核,从制度上督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二是狠抓“碧水保卫战”的启动和实施,通过饮用水源地整治攻坚、长江珠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攻坚、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攻坚、磷污染防治攻坚4个攻坚行动,相关地方和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我省水环境质量保护工作。三是狠抓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的重点项目建设。年我们针对磷污染严重的乌江、清水江流域开展磷污染工程性治理。督促乌江流域的开磷集团建设完成交椅山磷石膏堆场覆膜防渗工程;实施34号泉眼源头水查找工程,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渣场渗漏对34号泉眼的不利影响;督促清水江流域的瓮福集团完成独田渣场双膜防渗工程、发财洞主、副洞废水应急处理改造工程和雨污分流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行。

参会记者认真记录。

“两个率先”是指先于国家安排,率先在全省细化水污染控制单元,率先在全省制定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对全省水环境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

细化水污染控制单元是我省落实各级政府污染治理责任、强化水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落地见效的基础性措施。我厅于年9月起开展全省水污染控制单元细化工作,在我省设立以县为责任单位的三级水污染控制单元,实现全省八大流域行政区域全覆盖。全省八大水系共划分一级控制单元81个、二级控制单元个、三级控制单元个。将我省水环境管理更加细化和具体。

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工作方案是对水环境质量出现退化或恶化时,属地政府要采取应急管控,进行快速响应、及时处置、恢复水质的各项措施的制度性安排。年10月率先在全国首次实施,11月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首次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各地正在编制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方案。

年我们将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磷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修复4大攻坚行动,保障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以长江经济带专项整治八个行动为主抓手,打好攻坚战,下好先手棋,持续推进攻坚专项行动和水十条,完成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督促开磷集团、瓮福集团做好磷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完成洋水河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平。完成“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污染源排查并实施综合整治。以有力的攻坚措施,保持水环境质量目标。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贵州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目前工作进展怎么样?

 王家齐:根据中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我省全面实施包含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内的五大标志性战役。研究制定了《贵州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并于年9月印发实施。该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我省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目标、工作内容和措施。《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按方案有序推进。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王家齐答记者问。

一是强化空气环境质量管控。全省9个主要城市全面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48小时的精准预报和72小时、小时的趋势预报分析。按季度对9个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采样进行源解析,为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按月发布各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修改完善中心城区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强化应急响应,坚决防止重污染天气发生。

二是抓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安排部署各地做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污染达标治理、工业物料堆场扬尘整治等各项工作。组织各地对所属重点企业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评估,对火电、水泥等行业进行重点督查,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积极推进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年共计完成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超低改造任务,年预计完成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改造任务。组织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全面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限燃区。

三是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整治攻坚行动已全面开展。印发实施《贵州省工业炉窑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分类推进工业炉窑结构升级、能源转换和达标治理。制定实施了《贵州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方案》,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全链条治理柴油车超标排放。

 四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高水平。年,全省9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7.2%,比年95.6%上升1.6个百分点,全省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7.7%,比年97%上升0.7个百分点;9个主要城市首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88个县级城市有85个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SO2、NO2、CO均达到一级标准。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环境报记者,想请陈松处长介绍一下贵州省开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情况?

陈松: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为推动,以重点惩治和打击危害群众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突破口,严厉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查办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件,作出行政罚款金额万余元。查办《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涉嫌环境犯罪五种类型案件件,其中实施按日连续计罚案件5件,处罚金额万余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件;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案件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9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处处长陈松答记者问。

一是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年底我国已禁止进口的废塑料、废纸、废纺织品原料、钒渣等4大类24种“洋垃圾”和建筑垃圾、电子废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固体废物走私活动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行动。对全省13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执法专项检查,提升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履行好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自觉性,防范和化解行业环境风险。开展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专项行动。督促各市(州)依法对31个问题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累计处罚金额.77万元;对56个问题追责人,对2个问题行政拘留6人。

二是开展“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执法专项行动。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执法专项行动方案》,通过采取突击检查、暗查、夜查等多种方式,重点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涉危、涉重企业环境犯罪行为、在线监控设施运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项目和排污口、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领域开展了重点排查。环保、公安、检察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了高效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司法办理工作机制,实现环保与司法机关的有效衔接。实施环境违法联合挂牌督办件,约谈企业家人次,问责15人。

三是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全面完成贵州省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贵州省环保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系统的开发并投入运行,规范环保部门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并及时通过“贵州诚信网”的“贵州省双公示系统”进行数据报送和归集公示。制定印发《贵州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试行)》,组织97家重点排污单位完成环境信用试评价。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制度,继续推进贵州省企业环保“黑名单”制度的实施,发布第五批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信息,家违法企业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贵州新闻联播记者提问。

贵州新闻联播记者

“双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集中力量解决污染治理痛点难点的创新举措,是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请问陈厅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双十”工程落地见效?

陈程:“双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针对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每年排出治理任务,由省级领导负责督查,当年完成的一项工作机制,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和钉钉子、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化,推动突出问题持续解决。我厅把抓好“双十工程”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截止目前,完成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20个,完成磷化工、火电、煤矿、水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氮肥、有色金属、铁合金、酿造、屠宰等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工程家,实现达标排放。年“双十工程”正在按时序推进。具体的作法是:

一是高站位部署落实。“双十工程”由省委、省政府系统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实施了《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方案》《全省十大行业污染源排查评估监测工作方案》和各年度工作方案,对“双十工程”提出明确工作标准和达标要求。省级领导负责督查,各地市(州)长包干负责,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高位推动、合力推进“双十工程”有序有效开展。

媒体记者进行实时情况发布。

二是高规格督导检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进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市(州)领导包干负责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干部环保突出问题包干督察机制,确定十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十大污染源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省主要领导多次带头深入草海自然保护区、贵阳老干妈公司、开磷集团、瓮福集团、贵阳南明河、乌江流域等地督导检查,现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其他省领导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专题研究、推进整治。市、县和省直相关责任部门以专题会、推进会和实地督查、现场指导等方式,高频次推动“双十工程”。

三是高标准评估达标。印发实施《贵州省十大行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评估技术指南》,明确技术支撑和牵头实施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排放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超标排放整治。

下一步,我厅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双十工程”作出的部署要求,加强技术服务指导、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强化督导检查和执法监管等措施,以“双十工程”有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将“双十工程”打造成我省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标志品牌和特色名片。

中国网记者提问。

中国网记者

年2月,贵州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精神,主动推进长江流域与云南省、四川建立赤水河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据悉该机制是全国首个跨多省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那么,请问我们主要做法是什么?有何意义?取得什么成效?

 陈程:主要做法: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大对赤水河的保护,加快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省在总结省内流域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我省组织研究起草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案》,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年2月,由云、贵、川三省人民政府达成共识,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率先在长江流域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安排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将按1:5:4的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建立云、贵、川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搭建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实行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形成赤水河流域上下联动大保护格局,共同提升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新闻发布会现场。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一是破解了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之间产业布局、环境准入、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尺寸、环保资金投入力度不一致而带来的环境监管难题,实现省与省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相关管制。二是建立了“权责对等,合理补偿”的工作制度,实现水质改善、水量保障带来的利益,水质恶化承担相应惩处,促进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三是建立联防联控和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流域上下游环评会商及环境污染应急联动,优化提升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

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赤水河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云、贵、川三省统一共识,凝聚合力,明确了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共同目标,有力地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年赤水河流域水质总体良好,所有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规定水质类别,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获得“中国好水”优质水源地称号,仁怀市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表彰,赤水市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赤水河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全国下一步探索建立多省生态补偿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6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