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要实现正常生长并形成产量和品质,都必须有氮磷钾大量元素、钙镁硫中量元素以及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参与,这些矿物元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又不可或缺,并且相互之间的作用又不能相互替代。因此这些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来说,就形成了木桶效应,也就是说,哪种元素供应最少,产量和品质的高低就“卡”在哪里。
在实际的生产施肥过程中,我们以往施用的肥料,除了有机肥外,施用最多的是三种大量元素,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科普的加深,对中量元素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相比之下,作物总需求量比较小的微量元素的施用仍常被忽视,并成为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的短板。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少,但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而言,与氮磷钾等具有相同的地位。因此应重视微肥的施用,不过,与大量元素相比,微量元素施用具有其特殊性。
一、施肥应更谨慎
首先,微量元素在供应丰缺(也就是过量和不足)上的差异度较小,供给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但施用过量又很容易引发作物中毒。
其次,对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番茄、黄瓜等蔬菜,或者樱桃、苹果等果树而言,不同作物之间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异,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需求特点也存在差异,在生产上要根据作物类型和品种做出针对性评价,即在微肥施用上要做到具体作物具体分析。
第三,微量元素施用过量,会引发作物中毒、污染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其原因在于多数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重金属元素,因此微肥施用要严格控制施肥量。
二、施用微肥必须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考虑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不同需求。生产上可采用形态诊断法或化学诊断与形态诊断相结合法相结合来判断,前者是通过判断作物器官有无缺素症来评价,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便快捷,但是要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必须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否则容易出现误判;后者是通过化学测定与形态表现来综合评价的,这种方法较为准确,但是成本相对来说较高,普通生产者往往难以做到。
其次,要评价土壤的有效供应能力。土壤的酸碱性、砂黏程度等土质状况的不同,都会对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土质类型,微量元素的对应的丰缺指标也会有所差异,根据相应指标可判断是否需要增施微肥,从而使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处于适宜范围内。
第三,科学选用微肥。在无机态肥料中,易溶的无机态微肥肥效释放较快,在生产上可做叶面肥或者拌种、土施,但直接施入土壤容易被土壤固定而变为无效态;微溶的无机态微肥属缓效态肥料,适合作基肥,这类肥料在生产上要注重通过创造适宜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措施来提高有效性。
第四,施肥技术。土壤施用固体微肥时,有效性低,并且由于微量元素施用量较小,在施肥时往往难以做到均匀,这样就容易造成同一地块同时出现微肥过量造成毒害和微量元素供给不足出现缺素症的现象,因此在土施微肥的时候要选好介质,并充分拌匀和撒施均匀。
往期精彩回顾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
葡萄大小粒又出现了!赶紧补救!
小麦成熟前“保浆、护旗”很关键,直接影响产量和收益!果实空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解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