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小行星
太空探索往大了说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在帮助全人类了解这个宇宙,并争取人类未来能够步入星际文明。往小了说是为国家争取国际影响力以及累计技术。
毕竟航天是大国才能玩的游戏,拥有航天能力的国家能证明自己的技术以及经济能力。况且航天技术民用化也一直是美中欧等国家以及地区在民用技术发展上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全球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除了美国、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几个国家这种航天领域的第一梯队,日本、印度等航天领域第二梯队国家在航天技术发展上也是非常可观的。
虽然这些国家比不上第一梯队的航天大国,但是在整个国际社会比较,这些航天领域第二梯队的国家也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强国。
其中日本的航天技术也是相当不俗的,在上个世纪日本因为抓住了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因此自身的高精尖技术发展得相当不错,连带着航天技术也有一些领域相当强势,这也让日本近些年来在航天上有了很多的发现。就比如说日本在龙宫小行星上的发现。
龙宫小行星的发现时间是年,当时的天文学临时编号为JU3。在龙宫小行星发现后的二十来年中,很多的天文机构对其展开了很多的研究。一直到了21世纪,日本通过一系列研究计算出了JU3的轨道数据,由此获得了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于是日本将其称之为Ryugu,这个词用日式英语的读音便是“龙宫”。而龙宫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日本的浦岛太郎传说。
龙宫小行星的参数
那么龙宫小行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首先是它的直径在米左右,形状像一个八面体,有的人称其像一个有着八个面的骰子,不过这个骰子的形状不怎么标准。
这个体积放在太空上是非常小的,在一般情况下它只会成为彗星或者是大一号的陨石。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这颗如此渺小的天体称之为小行星呢?
因为这颗天体拥有固定的轨道,不像彗星或陨石一样在整个宇宙中瞎晃。而且人家的主星也并非是其它的行星,而是太阳,也就是说龙宫小行星是一颗和地球、木星等太阳系行星同级别的天体。
人家虽然体积小,但是也像地球等太阳系行星一样围绕着太阳在旋转,且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多天。因此在天文级别上龙宫小行星比月球这个超大卫星还高,因此它才被定位小行星。
不过因为自身重量的关系,再加上它距离太阳有些近,因此龙宫小行星的轨道相较于其他的行星来说并不那么标准。龙宫小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且它的绕日轨道夹在地球与火星之间。
这导致龙宫小行星在绕日轨道上有和地球绕日轨道相交的部分,地球和这颗小行星最近的时候只有万公里左右的距离。而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远的时候,距离地球3.4亿公里左右,和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了。
对于这颗小行星,人类天文学家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它的绕日轨道和地球的绕日轨道有交叉的部分。这意味着如果地球以前喷发过的物质到达太空上就有可能被这颗小行星给截获。
而这颗小行星的表面是真空的,因此这些物质能够在龙宫小行星上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这对于研究地球的早期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隼鸟2号到达龙宫小行星
在年12月,日本发射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这颗探测器的目的地就是龙宫小行星。
在年,经过了4年的飞行这隼鸟2号终于到达了龙宫小行星,于是探测器对其进行了采样探测,并在年末将样品带回了地球。
一直以来民间就称隼鸟2号在距离地球3亿公里的地区探测了一颗小行星,其实这完全就是一个谣言。这些人将隼鸟2号飞到龙宫小行星的距离误认为是龙宫小行星据地球的最大距离。
实际上但凡用点心去思考一下这件事就会知道其中的错误,毕竟飞3.4亿公里的成本比起飞万公里的成本,那提升的成本和技术难度是呈几何倍数增加,美国的NASA在上个世纪和苏联航天局的太空竞赛期间都不敢这么烧钱。
而且地球在距离龙宫小行星最远时二者之间还隔着一个太阳,太阳的巨大质量是一个非常强的干扰源,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哪个国家敢让自家的探测器走这么一段路(专门的太阳探测器除外)。
至于为什么民间谣传隼鸟2号飞了3.4亿公里,而且日本的航空部门也不公开隼鸟2号到底飞了多远,大概和日本在新冠疫情期间花了73亿日元(4亿多人民币)去做一个疫情追踪APP,但做出来的是一个半成品而且日本防疫有关部门最后决定放弃使用是同样的道理吧。
至于采集样本,日本的隼鸟2号在采集时的手段就相当“简单粗暴”了。隼鸟2号在和龙宫小行星交会时先是直接丢下了一个登陆探测器,而这个登陆探测器的登陆方式为硬着陆,其设计者直接在脚上设计了一个弹簧结构。
当这个探测器在着陆后会扬起一些龙宫小行星表面的灰尘,而隼鸟2号在太空中能通过真空吸管装置吸收一些扬起的灰尘,之后隼鸟2号就能掉头返航,在回到地球后就算完成了采集任务。
总体来看这次太空采集任务的难度不高,因为隼鸟2号完全没有着陆,因此不需要在“异球他乡”熄火后再点火,这为隼鸟2号完成采集任务排除了很多的技术难点。不过隼鸟2号投在龙宫小行星上的那个登陆探测器的确是一个值得说道说道的东西。
MASCOT探测器
这个登陆探测器的名字叫MASCOT,在英文中有幸运物的含义。它和我国的月球探测器有些相似,都是机器人式的探测器,当然在技术上这个探测器比正儿八经的月球探测器落后多了。
这个探测器的生产机构为DLR以及CNES联合研制。前者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简写,后者是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的简写。
这个探测器的质量在20斤左右,外形有一点像老式的方盒子电视机,就是那种出现雪花屏后拍几下就能修好的那种。
它的能源装置是一个锂电池,因此这注定了它的工作时间不可能长久。在计划中,这个探测器的工作时长能达到16小时,不过它在登陆龙宫小行星后实际寿命达到了17小时,这多出来的一小时算是意外之喜了。
探测器在登陆龙宫小行星的17个小时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意思的是它的登陆方式虽然是硬着陆,而设计师为了使它能够完整登陆为它的“脚”设计了弹簧结构,但是这个探测器居然是能移动的,这倒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因此在MASCOT探测器登陆后,它就在边走边拍照片,并将照片不断传回地球,最终传回地球的照片有20张。
不过因为它的“脚”并非是滚轮结构而是弹簧结构,所以MASCOT探测器是蹦着走的。因此比起中国的月兔——玉兔号登月探测器,MASCOT探测器倒是更能称之为“月兔”的名号。
龙宫小行星的重要发现
在MASCOT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这整颗小行星都是由某种黑色的碳质物组成的,看上去和挖掘过的煤矿差不多,而且这个“煤矿”还是粉状煤,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实际上龙宫小行星还真的和煤有关,因为它是一颗碳质岩石小行星,主要成分就是某种碳质岩石。
碳这种东西在地球上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碳是组成地球生命的主要物质之一,而碳的部分化合物是地球生命能够诞生的重要先决条件。
对于这个发现很多的天文学家可谓是欣喜若狂,再加上他们对于龙宫小行星的测算,于是得出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假说。
在这些天文学家的推测中,整个太阳系是在大约42亿年前诞生的,而当时的龙宫小行星就是太阳系在这时候孕育的一颗行星的一部分。
大概在13亿到15亿年前,这个行星炸了,其中的一部分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宫小行星。至于这颗行星的其它大部分物质,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其要么溢散出了太阳系,要么就被太阳系中的其它大型天体捕获了。
不过在这个行星炸掉之前,它上面已经产生了一些生命诞生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含水矿物质。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行星没有炸掉,那么等它演化到现在,有可能已经孕育出了生命,甚至是孕育出了较为复杂的多细胞生命。
这一论点的证据是日本天文学家在龙宫小行星上发现了脱水有机物,日本航天机构通过对隼鸟2号带回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龙宫小行星是脱水过的。
有天文学家猜测,龙宫小行星的母体行星在炸掉后,它的残骸因为没有了重力,因此上面的各种物质开始了溢散,而水这种东西自然蒸发了。因此整个龙宫小行星就像是脱过水一样,土壤无法沾黏,呈现出月壤一样的粉状。
不过这也只是假说,不算盖棺定论的结论。毕竟拥有有机物以及水并不意味着就能诞生生命了,况且我们认为诞生生命的条件是以我们碳基生命来看的,万一宇宙中还有硅基生命、硫基生命、磷基生命甚至是非有形生命呢?
我们目前倒是能够确定一些东西,比如龙宫小行星的密度相当低,甚至有可能是像动画《猫和老鼠》中的那种大孔奶酪一样的结构。
目前整个太阳系中像龙宫小行星这样的小行星还有很多个,在太阳系的早期形成阶段,有很多天体的残骸或者是一部分形成了这些小行星。
因此这些小行星在没有重力以及大气层的情况下,较为完美的保存着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物质状态。因此探索这些小行星对于人类了解太阳系的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