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慢慢接受新能源车型。在一种新能源车型里,电动汽车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是它的心脏。
动力电池不仅占据着整车30%-40%的成本,更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两大重要指标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得电池者得天下。
目前电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动力电池有两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早先的动力电池领域,大量供应商用车市场的磷酸铁锂凭借70%的份额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普遍仅公里的续航能力,是一般消费者拒绝接受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原因。
而经过多年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上的瓶颈依旧存在,使得磷酸铁锂电池难以适应消费者高续航的需求。
基于此,三元锂电池则凭借能量密度的优势成功逆袭。在年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上,三元锂电池以58.17%的份额首次实现超越,而磷酸铁锂占比则跌落至39%。
磷酸铁锂安全性高,寿命长,但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一致性差;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一致性好,低温性能好,成本较低,但是安全性能差,循环寿命不如铁锂电池。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点是,三元锂电池的成本更高。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以动辄-公里的续航能力,逐步得到了市场的接受和认可,但补贴力度也在不断退坡。前不久,数据统计,今年5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单月产量8.8GWh,同比大增%,占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的63.6%,远超三元锂电池的5.0GWh。今年1-5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9.9GWh,同样超过了三元锂电池,也是近三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首次超越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超越三元锂电池是市场原因,前不久,特斯拉,小鹏等都相继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此外,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也纷纷考虑推出磷酸铁锂电池车型。整体来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乘用车占比已达47.27%,且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政策补贴收紧的前提下,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不少经济实用性的车型都恢复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加之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要求,低续航的车型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更受消费者欢迎。
然而从理论角度来说,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已经达到极值,且大规模的使用难免会让铁锂电池的成本也随之增加,铁锂电池还能走多远,目前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