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磷这个元素,很多人一开始想到的恐怕就是化肥,毕竟磷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磷肥与氮肥和钾肥合称为我国三大肥料。
目前,磷化工供应的组成是82%的磷肥和复合肥,9%左右的黄磷及下游净化磷酸产业链,以及另外9%的饲料级磷酸氢钙等产品。
也许是跟农业走得太近,在过去十年,整个磷化工产业链表现都差强人意——磷化工指数10年间几乎跌了50%。
而磷化工行业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同花顺磷化工指数从今年年初的点左右,最高在9月份涨至点,如今处在点附近。
不开张则已,一开张吃三年。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让长期低迷的磷化工产业硬气起来?
01
磷化工的崛起自然离不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这就造成锂电池产业的极大繁荣,
根据正极材料不同,锂电池可主要划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大类。三元锂电池主要以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做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电池则以磷酸铁锂做正极材料。
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改进和能量密度的提升,相对更具经济性、安全性、循环性、寿命性等拥有优势,磷酸铁锂路线直接站上舞台中央,并直接碾压三元锂电池,成为动力电池市场上主流锂电池。
未来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年磷酸铁锂的电池装机量将为年铁锂装机量的4倍以上。
自今年7月份开始,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上已经超越三元锂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所占比重也逐月提升,两者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呈现出磷酸铁锂对三元电池加速替代的趋势。
磷矿是磷酸铁锂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每生产1吨磷酸铁锂需磷矿(折纯)0.5-0.65吨、磷酸一铵0.8吨,实际生产过程中,1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中枢估计需要约吨磷矿(折纯,即P2O5=%)。
目前在磷酸铁锂原材料成本中,磷酸铁占比接近40%,而对于磷酸铁而言,磷源的成本占比高达52%,铁源仅占比5%。
磷酸铁锂需求的高速增长将沿产业链向上游同向传导,带动磷矿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增长,而磷矿也借此打入新能源材料主赛道,一跃成为世界级战略性资源。
磷酸铁锂,顾名思义,需要消耗大量磷酸。
在券商的测算中,磷酸年表观消费量为万吨,其中对应磷酸铁锂需求是8万吨;而到了~年,磷酸铁锂产生的磷酸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8万吨,占到总产量接近20%。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磷酸需求还会继续攀升,这对于中国整个磷化工产业格局影响无异于重磅炸弹。
02
磷化工产业链的最上游是磷矿石,磷矿石主要产物为磷酸和黄磷;
磷酸是磷化工最主要的基础产品,是磷化工产业链中游,属于磷化工产业链的中游;
下游是磷酸一铵(复合肥)、磷酸二铵、赤磷(火柴)、热法磷酸(洗涤剂、防腐剂、水处理剂)、三氯化磷(草甘膦)、五氧化二磷(草甘膦),主要磷化工产品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草甘膦。
过去,磷主要用于农业,其余用于工业(如灭火剂)、食品业(如添加剂),中国磷肥市场经过了近2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磷肥生产大国,行业进入了成熟期,行业竞争加剧,利润普遍下降,伴随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亏损企业较多,行业内资源整合导致磷肥产量趋于平稳。
磷酸的制备工艺主要通过湿法和热法两种渠道制成:
“热法”指,利用硅石和焦炭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将磷矿还原并产生黄磷,再经氧化、水合制得磷酸。由于生成的磷酸中杂质离子含量较少,纯度较高,热法磷酸主要用于生产生产食品级、电子级以及工业级磷酸、磷酸盐,占我国磷酸产能70%以上。
“湿法”特指“硫酸法湿法磷酸”,是用硫酸酸解磷矿,副产物硫酸钙为溶解度较小的固体,可以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就像中学时候做化学实验,先在烧杯中放入磷矿,再倒入硫酸,等反应结束,把残渣过滤,磷酸就制成了。
可这样制成的磷酸杂质很多,需要再除杂、净化。因为纯度较低,湿法磷酸通常用于生产肥料。若要达到工业级的要求,还要再经过几道复杂的净化程序。目前,湿法占我国磷酸产能不足30%。
随着湿法技术的进步,热法的缺点正在被放大。
据《中国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工程)进展情况》中数据,每生产1吨磷酸,净化湿法消耗的标煤,比传统热法磷酸少1.吨,约为热法磷酸能耗的1/3。用湿法生产磷酸,能大大地节约能耗,对环境更友好。
美国净化湿法磷酸占其工业磷酸总产能的46%,我国湿法磷酸大部分被用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仅有10%-20%用来净化加工生产工业级磷酸盐。
总的来说,热法做出来的磷酸,虽然纯,但耗能高、污染大、成本高。
而湿法工艺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但杂质多,需要进一步进化。纯度要求越高,净化难度就越大,技术壁垒也越高。
我国湿法磷酸净化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仍主要通过热法制取盐酸,但国家已不再准入热法磷酸新增产能,未来湿法磷酸占比有望逐步超越热法磷酸。
目前我国通过湿法净化技术生产工业级、电子级以及食品级下游产品,湿法磷酸技术正逐步替代热法磷酸。近年来,我国湿法磷酸产能市占率逐步提高。年至年,热法磷酸产量由万吨降至万吨,而湿法磷酸产量由47万吨升至88万吨。
而随着环保监管日趋严格,污染较重的小规模磷酸企业逐渐退出,我国磷酸的总产能在不断下降,已经从年的万吨,下降到年的万吨。
产能下降的同时,产量也在下滑。年,我国磷酸产量为万吨,其中38万吨出口。
而国内磷酸的消费量基本处于万吨的水平,产能依旧过剩。
在如今“双碳”目标的高压下,一方面,湿法磷酸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磷酸的总产能会受到严格控制。
随着全球磷系灭火剂占比不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增加,工业级磷酸的供需情况紧张,头部优质产能已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此外,在磷酸铁锂需求的带动下,今年高纯度磷酸的需求量暴增,也带动了高品位磷矿石的需求。
制备磷酸铁锂需要的是高纯度磷源(工业级磷酸、磷铵),而磷酸纯度越高,对磷矿的用量也越大。东吴证券测算,单吨肥料级磷铵需要磷矿石约1.75吨,而磷酸铁锂磷矿石单耗约2.26吨。
不管是拥有磷矿资源,还是生产磷铵的企业都迎来了春天。
02
与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铁锂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据东吴证券测算,单吨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仅为三元材料的三分之一。
目前,最主流的磷酸铁锂制备技术是“磷酸铁工艺”:先用磷源和铁源合成磷酸铁,再去和锂源(碳酸锂)制成磷酸铁锂。
而合成磷酸铁,有的企业用高纯度磷酸,有的企业用工业级磷铵(磷酸一铵等)。
这里“磷”涉及的产业链就是:磷矿→高纯度磷酸/工业级磷铵→磷酸铁。
先说高纯度磷酸。
上文介绍了磷酸的两种制备方法:热法和湿法。
热法磷酸由于纯度高,通常用于工业级产品。而湿法磷酸由于纯度低,通常用于生产肥料,需要进一步净化,才能发合成工业级磷铵。
目前,热法和湿法都能够制得电池级磷酸。
再说磷铵。磷铵用磷酸制得,电池级磷铵需要工业级磷酸。热法、湿法都可以完成。
磷化工厂通常先把磷矿制成磷酸,再进一步制成不同纯度的磷铵,通常分为:肥料级、工业级。工业级磷铵主要包括纯度96%、98%、98.5%三种规格的产品,肥料级磷铵主要为磷养分含量55%、58%、60%三种规格。
电池用的磷铵也属于工业级磷铵,但具有更高的行业标准。
年以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各磷酸铁或磷酸铁锂生产企业需自行向磷酸一铵生产企业提出要求,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其所采购的磷酸一铵往往参照工业磷铵(磷酸一铵)标准生产。
年4月1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电池用磷铵化工行业标准。从各项指标来看,该标准对磷铵的质量要求高于现行的工业磷铵标准,要求纯度高达99.0%以上。
这就意味着,生产工业级磷铵的企业,想要在磷酸铁锂的大趋势下分一杯羹,得先改进原先的生产技术。
此前,磷肥企业云天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未生产电池级磷酸一铵。不过,根据技术论证,公司部分水溶一铵产能可通过原料路线优化和技术改进生产工业级(或电池级)磷酸一铵产品。在解决工业磷酸供应后,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才会提升。
尽管热法制取的磷酸和磷酸,品质较高,均能达到电池级,但热法耗能高、污染大,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被限制或禁止。同时,热法也不具备成本优势,生产成本平均比湿法磷酸高25%左右。
而湿法制备的磷酸,纯度起点低,但通过不同的净化工艺,可以达到肥料级的净化程度,也可以加码到电子级的净化程度。净化的程度越高,技术门槛也越高。
在我国环保监管趋严,以及湿法净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未来电池用的磷酸、磷铵,将主要通过湿法净化工艺制得。掌握湿法净化磷酸工艺的企业,更有优势。
由于湿法工艺制作电池级磷铵,需要高品位磷矿。
今年以来,高品位的磷矿石价格也增长不少,从年初约元/吨,到11月份涨到了元/吨左右,涨幅近一倍。
目前,用于电池的磷铵产能偏紧。
我国对工业级磷铵的新增产能有限制,一些省份需要用农业级磷铵产能来置换。而当前,农业级磷铵正值多年来难得的高景气,盈利情况较好,短期内企业的转产意愿不强。
所以,工业级磷铵从年初的元/吨,到11月份涨到了元/吨,涨幅为58%。当下能制备高纯度磷酸,拥有湿法工艺、能制备出工业级磷铵的磷化工企业,非常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上市公司中,川发龙蟒、云天化、川恒股份、宏达股份、六国化工、瓮福集团(拟借壳中毅达)、新洋丰具有工业级磷铵的产能,分别为40、20、14、15、10、10、5万吨/年。其中,川发龙蟒的产能优势较为明显。
去年,国内工业级磷铵产量只有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的爆发,将直接带动工业级磷铵的需求增加。此外,考虑到干粉灭火器和水溶肥是刚性需求且同步增长,工业级磷铵市场的需求将会迎来高增长,相关生产企业将会显著受益。
据券商预计,到年电池级磷酸一铵的消费占比将提升至20%,全球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量为万吨,国内预计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量增加至万吨。年至年,工业级磷酸一铵的总需求有望达到万吨。
那么,未来哪些磷化工企业会比较有优势?
拥有磷铵产能的具备优势。因为根据我国对磷化工产能的限制,未来工业级磷铵项目需要依靠置换农用级磷铵实现。然而,掌握磷矿资源的恐怕会成为最大赢家。
磷矿一般会伴生氟、砷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加妥善处置,容易诱发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磷矿品位整体较低,磷矿采掘面临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在碳中和背景下,磷化工这种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不仅会被限制产能,而落后工艺、排放不达标、污染比较严重的产能要淘汰,供应下滑在所难免。
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方案希望利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摸清“三磷”行业底数,重点解决“三磷”行业中污染重、风险大、严重违法违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环保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近几年磷矿石的产量不断减少,截至年,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磷矿产量分别为.1、.9、.5万吨、.70万吨,分别较年下跌了26.1%、59.4%、19.6%和40.1%,全国磷矿产量为.3万吨,同比下滑4.71%、较年下跌38.4%。
这几年,中国意识到磷矿石资源的重要性,于年首次将磷列为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于年实施磷矿石出口配额,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出口配额、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限产)等政策外,磷矿石行业限产减产成为大势,而新的磷矿开采审批也逐渐趋于严格,磷矿石供给端还在不断收缩。
03
需求上升,产能下降,而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也不容乐观。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全球磷矿资源探明储量超过亿吨,储量约为亿吨,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储量达到亿吨,占到全球基础储量的70%左右,处于绝对领先对位。
我国以33亿吨的磷矿储量位列全球第二,占比5%,其他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美洲。
然而我国却是全球第一大磷矿石生产国,贡献世界一半左右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基础储量占到全国的85%以上。其中,云南是中国黄磷最大的产能省份,占比高达50%以上。所以,最近云南这次大规模限产90%,相当于锐减全国产能的45%,影响非常之大。
具体到企业产能分布,前5分别为云南南磷、江阴澄星、兴发化工、攀枝花天艺、云南江磷,分别占比16%、12%、10%、8%、7%,合计占比高达53%。
还有就是我国磷矿资源虽然丰富,但品味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磷矿石品位平均水平在30%左右,达到了一级品位水平。
我国70%磷矿资源为三级品位,也就是中低品位的胶磷矿,主要地下开采,开采和选矿难度大、成本高。而达到一级品位的磷矿占比仅11%左右,平均品位为1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同时由于政策管控力度不足,导致我国磷矿采矿行业早期存在严重的采富弃贫现象,造成了高品位磷矿的加速消耗。
由于我国磷矿储量和产能的急剧下降,磷矿供需结构很可能转变为供不应求,磷矿稀缺性的加剧将导致磷矿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导致下游磷化工产品成本端压力加重、产品价格跟涨。
与此同时,磷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且缺乏可替代品,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磷矿的持续开采,磷矿资源正在逐步缩减并快速枯竭,因此,各国已开始陆续将磷矿视作重要的战略资源。
可想而知,一旦我国加速开采磷矿,不出40年,我国的磷矿资源将完全枯竭。到时候就不仅是去哪里买磷矿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买得到的问题。
未来磷矿石会越来越少。不具备磷矿资源的下游磷化工企业,将面临较高的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渐退出。磷行业,也将和钴、镍、锂行业一样,回归于矿石资源,拥有磷矿资源的企业如同拥有“金山”,具有很大优势。
国内拥有磷矿的企业有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瓮福集团、兴发集团、新洋丰、司尔特、湖北宜化、云图控股。除了瓮福集团,其他都已在A股上市,打开这些公司的K线图,会发现今年它们都出现了十分相似的暴涨行情。
瓮福集团正在谋求借壳上市,借壳标的“中毅达”。该资产重组计划目前尚在推进,但中毅达已经提前走出了磷矿企业的走势。
不过,磷酸铁锂的壁垒并不高,基本之前做磷肥的转型也比较容易,像云天化、芭田股份,这些最主要的估值差异,就是在于成本。
因此,想要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和估值,不仅家里得有矿,还需要拥有制备磷酸铁的成本优势。
据东吴证券的数据,以外购85%高纯磷酸作为磷源,则单吨磷酸铁锂的磷源成本约为4元,而对于磷矿资源企业采用湿法净化技术自产磷酸,其单吨磷酸铁锂的磷源成本约为元/吨,自给磷源的磷酸铁锂企业具有约元/吨的成本优势,相比铁源自给的钛白粉企业成本优势更大。
从成本结构来看也一目了然,磷源成本占到磷酸铁生产成本的53%。拥有磷资源的磷化工企业,具有生产磷酸铁的成本优势。
一些磷化工企业也已经布局磷酸铁。
川发龙蟒、川恒股份、兴发集团、新洋丰、司尔特、云图控股、川金诺都已规划了磷酸铁产能,分别10万吨、60万吨、50万吨、20万吨、10万吨、35万吨、0.5万吨。
有的还要进一步延伸到磷酸铁锂材料。
川发龙蟒规划了1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兴发股份和华友钴业合作,投建5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司尔特规划了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虽然磷肥企业大多拥有储量丰富的磷矿资源,但是大举延伸到工业级磷酸一铵生产,或者进一步到磷酸铁、磷酸铁锂等,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
除了制备技术要跟上,跨界还需要重资产投入,20万吨磷酸铁产能的投入都是数十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磷化工企业都和锂电池产业巨头合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磷矿产能长期稀缺,那么当下谁拥有的最大的磷矿储量,谁就能将成为当前确定的龙一,按产能排市值,看上起似乎理所当然,这也是磷周期的众多炒矿人的底层思考。
但问题是,在过去一年中,不少磷肥企业股价早已翻倍,市场基本上对此已经有所预期,入局需谨慎。
需要提醒的是,磷肥是关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国计民生问题,磷矿资源难以大幅向磷酸铁锂倾斜。一旦成本高涨,面临的政策压力同样也会非常巨大,这一点尤其需要值得注意。
更严重的是农肥磷铵还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伴随需求的增长,有朝一日,磷矿也会成为全球各国抢夺的资源。
因此,这场新能源拉动的磷化工文艺复兴,单纯炒作磷矿稀缺主题的人思考维度还在最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