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乡村关中一带的田地里蚯蚓很多,随便刨开一块土壤,就可以看到在土壤里蠕动的蚯蚓,有的20公分长,有的不到一公分,看到它们爬过的地壤很松软,且从自身腺体里吐出湿润的泥土。小时候跟随爷爷下地,爷爷说,蚯蚓多的田地,土壤肯定肥沃。因为它能松动田壤,帮助土壤呼吸,增加土壤肥力。那时,我很傻,就跑到到邻居家里寻找蚯蚓,逮来放进我家地里。可是,就没想到蚯蚓是大自然里无边界的自由爬动,只有你家土壤良好,适舒生存,它就不会爬走。
那时,我们在农村院子里看到,有许多农民在田地里逮了许多蚯蚓用来喂鸡鸭,母鸡吃了下的蛋,蛋黄很黄;公鸡吃了啼鸣声很大。真没想到,蚯蚓有这么大的营养作用。在周末,还有些城里人跑到农田地里逮蚯蚓,用作诱饵跑到河边去垂钓……可是,这几年,田地里很少见到蚯蚓了,即使用大型机械翻地,也很少见到成群的蚯蚓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现在田地滥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
过去,我们去田地里用铁锹翻开土壤,看到成堆的蚯蚓在爬动,它们用湿润柔软的体壁在爬行和呼吸,它们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往往在夏季雨天过后,雨水浇灌了土壤,导致土壤中氧元素减少,而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就都纷纷钻出地面。而现在再大的雨天过后,也很少看到蚯蚓了,这是因为现在农民在田地里大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化肥虽能肥沃土壤,但农民对土壤缺乏哪种肥料元素不清楚,就大量滥用,因而造成了土壤酸化、碱化,且土壤板结严重,这样就破坏了蚯蚓生存的环境,一些抵抗力弱的蚯蚓就自然灭绝了,而那些抵抗力强的蚯蚓虽然活了下来,但运动量明显减产,繁殖能力也非常不足。
第二,现在田地滥用农药杀死蚯蚓的生物链。
过去,农民给土地里施用大量的家禽沤熟肥,这些本身就是土壤需要的肥力,没有化学物质,更有益于蚯蚓生活,且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给蚯蚓提供生活营养,等于增加了蚯蚓的营养源;同时,那时农民很少给农作物施打农药,这样更加有利于蚯蚓生活。
但现在,农民一旦发现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就立即施喷农药,因为农民对药性不了解,配比情况含糊,造成农药乱喷乱施现象严重,直接造成土壤病害,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劣变,酸盐碱化程度加剧,肥力下降,直接表现为严重的土壤板结情况,以至于破坏了蚯蚓生存的土壤环境,且随着农民施打农药用量和时间跨度的加大,直接导致出蚯蚓的生物链中断,这也就是我们发现蚯蚓越来越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蚯蚓回归土壤就要改善土壤结构。
现在蚯蚓减少,也引起了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为了让蚯蚓回归田地土壤,那就要每年深翻土壤,增加疏松土壤频次,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供给,改善土壤环境,给蚯蚓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科学施肥,农民朋友经过土测,发现土壤中需要什么元素的肥料,就按质按量施用,再不可粗放式滥用;同时,还要给土壤增加农家肥、秸秆沤肥的使用量,尤其要给农作物充足施用有机肥,这样也就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让蚯蚓的生存环境更加舒适,也利于蚯蚓的繁殖系统功能的增加,从而扩大蚯蚓的生存繁育基数。
第三,对农作物科学施用农药。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朋友发现病虫害,而需要施喷农药时,要选购质量达标的农药,且按照使用药说明合理施用,农药浓度一定要配比合理,这样就会减少农药对蚯蚓生存的危害。我们发现,蚯蚓在土壤里蠕动时,它排泄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这些无机盐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变土壤的中微细团粒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从而增加土壤肥力,这样才能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现在我们的确很少看到田地里的蚯蚓出没了,未免感到有些伤感。这说明了,人们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伤害了大自然的生存体系。而今,农田里的蚯蚓越来越少,已经说明了现在田地土壤结构出现了“病变”,或者已经很严重了,我们期待蚯蚓回归田地,那就要给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给它们做好生存保障,提供有益的生活资料,这就要求农民朋友从最基本的改善土壤做起,多施用农村家畜有机肥,施用合格达标的生物肥,科学合理有效的施用化肥,对农作物发生病害时,要合理有效的施打农药,只有做好这些基本工作,才能让蚯蚓自动回归田地,从而让田地土壤重新回归自然状态,才能营造良好的大自然的生态环境。